“艺术之子”,通常来形容儿子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今天我们要分享的便是紫砂界的艺术之子,制壶160年,三代承名的“他”。
但这里的他,并不是单指一个人,而是一个家族。
据《范氏宗谱》记载,“十九世,钦仁,字承甫,庆升公长子,为继祖小宗。承父业制造大生紫砂名壶……”
关于范大生其人,坊间一直流传着“三代大生”之说。
范广善生于“道光丁未”年,即1847年。以宜兴民间一般到14岁学艺计起,范广善于1861年便从事紫砂壶生产,其家族经营紫砂至今已160年。
紫砂圈口中所说的“范大生”,就是范广善的长子范钦仁,他从范广善手中接过“范大生”称号,并将其发扬光大。
范崇志、范崇盘分别是范家壶庄创始人范伟群的二伯父和父亲。
范钦仁,清光绪元年(1875)-民国31年(1942),字承甫,艺名承传父亲的“大生”。
范钦仁一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制壶技艺精深,大生壶名噪一时,荣获“千金易得,大生一壶难求”的赞誉,从而使“范大生”之名闻名遐迩。
十几岁的时候,当大多数人还在玩乐,范钦仁却已经跟着哥哥学习做壶。黎明即起,夜深而息,在日复一日的打泥拍片中将那一颗心一沉再沉。
▲范大生像
其实,一开始范广善并不愿意自己的儿子范钦仁学习做壶,外人听着轻巧,却不知壶人的辛酸,尤其反对他学制雕塑。
甚至用棒子教训他,不料却打在了范钦仁正在做的老鹰雕塑的脖子上,改变了雄鹰的姿势,使雕塑更具张力,因此这件雕塑也被戏称为“一棒鹰”,1935年在英国伦敦艺术展会上,获得了金奖。
至此,范父由起初反对他学制雕塑,改为了支持。
范钦仁的传世之作有《合棱》、《鱼化龙》、《合梅》、《一捆竹》、《仿古》、《掇球》等壶,造型浑朴有致,色泽匀称,均为壶艺珍品。
▲范大生制朱泥仿古壶
1910年4月中国尝试举办一次“世博会”,展品约达百万件,媒体争相报道,盛况空前,时人称之为“我中国五千年未有之盛举”。
▲范大生 柿子壶
此壶为段泥制作,壶体似柿子形态,壶盖如柿子之柄,形象逼真生动。壶腹的一面镌刻水墨山水,另一面陶刻行书“何当破闷出躯壳,君乘石瓢我浮蠡”,署“宜兴出品”款,无陶刻人的姓名。壶盖内有“大生”印,壶的底部印有一圆章“乙酉年南洋劝业博览会”。1915年,美国邀请41个国家参展巴拿马世博会,其中包括中国。中国作为国际博览会的初次参赛者,第一次在世界舞台上拋头露面,格外引人瞩目。博览会从1915年2月20日开展,到12月4日闭幕,展期长达9个半月,总参观人数超过1800万人,开创了世界历史上博览会历时最长、参加人数最多的先河。范大生和程寿珍等的作品,代表中国的产品参加“巴拿马赛会”,荣获了紫砂历史上的“第一次”国际金奖,为紫砂、为中国争了光。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蒋经国想要送礼给中央银行北平分行经理方步亭的礼物,正是一套范大生的“竹鼓”茶具,可见大生壶之珍贵。
▲图源:电视剧《北平无战事》
▲范大生制四方阴筋竹节壶
▲范大生制紫泥合菱壶
▲范大生紫砂鱼化龙壶
▲范大生制三色上合梅形壶
范大生一生德艺双馨,受世人敬仰,为紫砂艺术的推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而如今,其子孙后代的紫砂艺人,将继续续写着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