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紫陶的基本概念
2022-10-11

建水紫陶发源于云南红河州建水县境内,临安镇碗窑村作为建水紫陶唯一原产地,距今已有近千年的陶瓷生产烧造历史。建水紫陶制作工艺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至民国中晚期达到技艺成熟。因其烧造成器呈现出赤紫的颜色,因而得名“建水紫陶”。


建水紫陶以刻绘填泥和无釉磨光为主要工艺特征的技艺传承,成为我国“四大名陶”之一。其制作工艺可分为六大工序,依次为泥料制备、手工拉坯、湿坯装饰、雕刻填泥、高湿烧制、无釉磨光。建水紫陶重在装饰,技在刻填。百余年来,匠人们以陶为纸,根据不同器形对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印二次创作,成为一种独特的陶艺呈现方式而传载于世,可以说建水紫陶是传统文人书画艺术与当地制陶工匠的完美结合。

近年来在继承传统陶瓷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建水紫陶紧扣“创造性装换,创新性发展”的历史命题。其技艺不断吸收借鉴雕刻、镶嵌、雕塑等其它工艺特点,通过对泥料、装饰、焙烧、打磨工艺的不断创新改良,其陶质和艺术表现力具有十分广泛的兼容性和包容性,陶瓷产业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特征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