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融合,
无界无止;
心境归一,
既清既明。
今天的紫砂艺术发展,不外乎传承与创新。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仿佛一枚钱币的两面。道理可以说得很玄乎,但事实是,传承需有实力,创新需有勇气。
实力+勇气,缺一不可。说到这里,不由令人想起吕尧臣大师的“人体系列”紫砂作品。
《容天》、《相扑》、《贵妃》、《爱之欲》、《伏羲》、《欲放》……这一系列作品把传统紫砂艺术与人体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人体的柔美与壮美,以或写实或写意的手法,通过富有弹性的曲线展现在紫砂壶上,理所当然地成为吕派壶艺的重要代表作,也是紫砂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时代性的作品。
吕尧臣大师的实力,自然不用多说,早年师从“紫砂七老”之一吴云根老艺人时就展露聪颖之艺,成为留在吴老身边最久的学生。在紫砂厂工作不久,就因紫砂竹器做得好而有“吕竹”之称。他仿的大亨掇球,从形到神,拿捏得非常到位。宜兴著名陶瓷实业家、百岁老人华荫棠先生都赞叹有加。
至于创新精神,更是吕尧臣大师的鲜明标签。早在紫砂工艺厂,他就是以创作新品而进入紫砂研究所,与顾景舟、蒋蓉、朱可心等老艺人一起,成为厂里技艺创新的骨干,创作出《八方凌云》套壶、《得福》《有余》《竹圈酒具》等诸多作品。
以创新否定自己,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是不容易做到的,对一个有所成就的艺术家来说就更难了。吕尧臣大师的“人体系列”作品,便是否定自己的创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