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烈汉为国家艺术基金高研班作《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与创新——陈烈汉陶瓷作品》专题授课

陈烈汉,北京城市学院陶艺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兼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美术陶瓷艺委会副主任,中国陶瓷协会艺委会副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评审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与陶瓷研究所研究员,湖南省传统工艺研究院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双年展评委。
2022年8月15日下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烈汉为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艺术陶瓷创作设计及其产业化人才培养》高研班学员作《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与创新——陈烈汉陶瓷作品》线上专题授课。课程由鄢用好副教授主持。

陈烈汉教授
陈烈汉从传统陶瓷技艺设计理念与创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陶瓷艺术设计案例分析为切入点,讲授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创新的理论与方法。 陈烈汉认为创新设计是针对目标问题求解的活动,是低投入、高附加值的行为。陶瓷创新设计主要是以陶瓷为载体的创新研究,可分为日用瓷创新和装饰艺术瓷创新两大类。两者在生产制作方式、功能效应方面有区别,但在材料工艺上具有同源性、与人类社会上具有相关性、形态之间具有相互转换的可能性。陈烈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可提供创意灵感,日常写生与材料实验更是创作的源泉。

陈烈汉教授作品《采莲图》青花箭筒
陶瓷创新设计是基于人的生活需求而进行的活动,设计不是对既成产品的仿制,其首要意义在于创新,是创作者通过把握人、环境、制品和市场相互关系来实现的。陈烈汉认为陶瓷艺术创新需掌握多学科知识,借助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走出艺术+科学的创造性新路径。他强调陶瓷创新并不意味着割断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应当学习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理念,立足于传统,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学员做笔记
陈烈汉分享了自己的创新经验:一、保持敏锐,养成用草图记录生活的习惯,重视点、线、面、虚实、夸张、变形、立体构成等方面的艺术表达。二、创作构思要围绕创作主题,做到心中有数。三、熟悉材料特性与工艺方法,思考并尝试不同材料与工艺。秉承“动观世界、立足乡野”的写生实践理念,陈烈汉以《采莲图》《月光》《莲》等个人创作为案例,分别讲述其创意来源、构思、造型设计、选材、装饰、工艺技法、布局和审美意境等。

陈烈汉教授为学员线上授课
陈烈汉强调做好中国陶瓷不仅要深化、转化、艺术化中国传统文化,还应把握中国陶瓷文化与世界优秀陶瓷文化之间的对话。通过本次课程,使学员们快速了解到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与创新的方法。

陈烈汉教授线上与学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