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QUISITE PORCELAIN丨JINGDEZHEN丨CHINA




玲珑瓷来源于祖先对美的发现和追求,三国东吴、西晋时期,流行一种用青釉制作的镂空罐,主要用途是熏香和蒸食。玲珑瓷的起源可能就是后来的工匠们从制造这种瓷质的"香薰炉"中得到启迪,继而尝试将釉料填满孔眼,得到了玲珑瓷的雏形。

玲珑瓷是在镂空技艺和配釉工艺的发展中产生的。许之衡所著的《饮流斋说瓷》中记载:“素瓷甚薄……而两面洞透者谓之玲珑瓷。”“两面涧透”就是指在瓷坯上镂空,雕出通透的玲珑眼孔。
在坯体上镂空的技艺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4000年前,山东龙山文化(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属章丘),就已出现了制作精良的陶器,其工艺精细,质地黑亮,镂孔的技艺更是令人惊叹,其中蛋壳黑陶杯是龙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陶器,胎壁最薄处仅为0.2~0.3毫米,细柄中部鼓出部位中空并装饰细密的镂孔,貌似笼状,精巧羡观,这是陶器上目前发现最早的较为成熟的镂空装饰,形式变化多样。
洪州窑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青瓷窑场,属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一。唐时,洪州辖境相当于今江西修水、锦江流域和南昌、丰城、进贤等地。洪州窑窑群面积约40万平方米,窑址约29处,堆积物有的地方厚达6米。经多次考古发掘后证实,其烧瓷历史始于东汉,盛烧于隋唐,衰落于晚唐五代,烧瓷历史达八百余年。
洪州窑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玲珑瓷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过去人们多认为玲珑瓷始烧于北宋时期,隋唐代玲珑瓷在洪州窑遗址的出土,填补了此前玲珑瓷在宋以前的历史空白,这在中国陶瓷史上属罕见一例。
从五代到宋代,景德镇的青白瓷经历了一个由偶然到必然,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其釉色独特的青白色调,主要是因为其制瓷原料所致:景德镇青白瓷的胎釉是由大量玻璃相基质的云母残骸和残留的石英组成,又由于釉中含有微量的铁杂质,所以在强还原焰中,即可烧成这种湖水般的淡绿色。
到了元代,景德镇的工匠们将以往用单一瓷石制瓷的“一元配方”,改为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这一改革是有划时代意义的。“二元配方”提高了产品质量,减少了产品的变形,提高了稳定性,也节约了能源,扩大了瓷石的利用量。以往单一瓷石制瓷大都利用风化时间长的优质地表瓷石,而深度瓷石性软,耐火度低,只有加入高岭土才能提高烧成温度。
高岭土是一种以高岭石为主要成分的黏土,呈白色或灰白色,纯粹的高岭土含氧化硅46.51%、氧化铝39.54%、水13.95%,溶度为1780℃,因其可塑性差、熔点高,必须加工成细粉加入到其他材料中才能用于制作。正如《天工开物·陶埏》所载:“两土和合,瓷器方成”。
明代永乐时,景德镇“御器厂”的匠工们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创烧了一种白釉,因其釉色厚肥莹润,玉如凝脂,素犹积雪,给人以一种犹如白糖的“甜腻”感觉,故被人们称呼为甜白釉。
永乐甜白的白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正好适合结合玲珑工艺,烧造玲珑瓷。于是,当时的匠工们巧妙地将甜白釉与玲珑工艺相结合,创烧出了甜白釉玲珑瓷。当光线透过薄如蝉翼的镂花处,若隐若现的透亮宛如音符一样跳动,精美甜白的釉面与纤细的玲珑眼图案相衬,分外脱俗,灵巧,剔透。
明成化时,玲珑眼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此时,在“御器厂”不断研制开发新品种的背景下,青花玲珑瓷顺势而出,达到了一个顶峰。由于青花装饰技艺经过元代的发展,到了明成化已相当成熟,并且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成为当时瓷器生产的主流,所以青花与玲珑的结合装饰在瓷器上的出现势在必然,同时,还有以下一些因素有利于两者结合起来装饰。
其一:在工艺制作上,青花与玲珑有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在坯体上进行装饰,上釉后入窑一次烧成,并且在烧炼过程中,烧成温度范围(都在1280℃~1320℃)和烧成气氛(还原焰)也都是一致的。
其二:单独的玲珑装饰显得比较单调,色彩也很清淡。玲珑眼呈淡绿色的透明状,配上明丽青翠的青花纹样,色彩和谐统一,而又有层次变化,特别是在白里泛青的釉色衬托下,给人以敬慕素雅之美感。
以青花与玲珑的结合装饰瓷器,是在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景德镇的陶瓷匠工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精心创制出来的优秀产品。
青花玲珑瓷在清乾隆这一时期达到了鼎盛阶段。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乾隆皇帝对前朝瓷格外推崇,据部分专家认为,乾隆御窑厂之所以制作青花玲珑瓷即是出于对成化青花玲珑瓷的模仿。第二,乾隆时期制瓷工艺的炉火纯青促使青花玲珑瓷工艺臻入化境。
最后,青花玲珑瓷因制作格外精良美观,独特的趣味观赏性而受到西方王公贵族的广泛青睐,从而成为重要外销品种之一,在外销的刺激下,青花玲珑瓷生产更显兴盛。
新中国成立以后,青花玲珑瓷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由手工制作时代向现代化生产迈进。1961年,被誉为“玲珑之家”的景德镇光明瓷厂成立,成为专门生产青花玲珑出口瓷的企业,其产量由最初的数万件至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90年代初的约2600万件,使青花玲珑瓷享誉寰宇。
此外,景德镇红旗瓷厂、红光瓷厂、艺术瓷厂亦曾大量生产青花玲珑瓷。1960年,红旗瓷厂将釉下彩料填入玲珑眼,首次创造出青花彩色玲珑眼。1965年,艺术瓷厂陶瓷艺术家潘文复、设计师田慧娣成功配制出红、黄、青、蓝四种彩色玲珑釉,使玲珑眼犹如五彩缤纷的夜明珠,令观赏者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