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龙泉窑青釉钓鱼纹葫芦式执壶
2022-04-18

图片

Jason M Peterson

        我看脚印就是人行走所留下的足迹。

       李白看脚印是“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这脚印是一步步悠长地向前,慢慢地,一天天长满了绿苔,像是一种无奈的思念中带着点浪漫。

      蒋勋先生认为“那些迟行的脚印,走得那么慢,走在岁月里,走出了眷恋,走出了不舍,走出了思念,走出了感谢与珍重,走出了文明的厚重绵长。”我非常喜欢蒋勋先生这种感觉。

图片

图片

南宋龙泉窑青釉钓鱼纹葫芦式执壶        永宝斋藏

     我的这件龙泉窑执壶的底足支钉烧所留下来的痕迹,就像是一个走过了千年万年的老人,带着深沉绵长的气息走来,而且仍会不断循环反复地传递着各种信息和古老的话语。

图片

图片

南宋龙泉窑青釉葫芦形执壶    大维德基金会藏

      从大卫德基金会藏的南宋龙泉窑青釉葫芦形执壶来看,采取了垫烧的工艺,我的执壶则采取了支钉烧的工艺。据研究表明,龙泉窑主要是以垫烧为主,而采用支钉支烧只在南宋出现过,在之后也没有被传承下来,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图片

南宋中晚期龙泉窑支钉标本  圆洗       杭州城出土

     那么这会不会是南宋官窑“袭故京遗制”,为了满足皇家的需求而烧的呢?毕竟北宋皇室对汝窑特别的钟爱,汝窑便是采用的裹足支烧工艺。我认为是很有可能的,因为从我的执壶和杭州城出土的圆洗可以看出来,底足都微微地外撇,这也正是汝窑的底足特征之一。

图片

南宋龙泉窑青釉钓鱼纹葫芦式执壶        永宝斋藏

     支钉烧比较适合烧制尺寸不是很大的器物。到了元代以后,这种工艺便不再继续适用了,因为元代烧制的大多是较大的器物。

图片

南宋龙泉窑青釉钓鱼纹葫芦式执壶        永宝斋藏

     我的执壶腹部开光里刻有童子钓鱼纹,细看钓鱼纹的细节,居然和河北博物馆藏的一件瓷枕的钓鱼纹几乎一模一样。

图片

金磁州窑白地黑花钓鱼纹枕     河北博物馆藏

      正欲咬饵的三条鱼,童子的服饰、神态和发型都刻画得非常的生动,甚至连水草都是一致的。磁州窑白底黑花钓鱼枕是金代的,和我的南宋龙泉窑钓鱼纹葫芦执壶其实就是同一个时期的。磁州窑是北方金朝所管辖的窑口,龙泉窑则是南宋政权管辖的窑口,一南一北,在同一时期有着几乎一致的图案也是符合逻辑的。

图片

北宋龙泉窑青釉执壶     龙泉市博物馆藏

     北宋时以刻划花为主,南宋早期尚有刻划花。南宋早期以刻花为主,划花次之,蓖纹则越来越少。到了南宋中晚期已无纹饰,以青玉般的釉色取胜了。

      如此说来,我的龙泉窑执壶就很有可能是南宋早期的。

图片

明龙泉窑青釉刻花三果执壶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北宋龙泉窑青釉执壶     龙泉市博物馆藏

     不同时期我们会有不同的步伐,行走的姿势也有可能不同。但只要我们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就会一定有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