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顶山学院有这样一个怪老头,他衣着简单朴素,校园里见到总是那一身衣服。脸上虽布满皱纹,一双眼睛却极其有神。近七十的年纪,常常四处奔波,得空的时候尤爱在窑房里“摆弄”泥土。
看着他,你很难想到他会是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平顶山市陶瓷产业协会会长。而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院长梅国建教授。

CHARACTER INTRODUCTION
梅国建
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院长
梅国建,河南登封人。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签约入驻艺术家。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鲁山花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平顶山市陶瓷产业协会会长。曾被聘为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
缘 起
“人这辈子总要做点事”
梅国建,1953年出生于河南登封。因家族常年从事陶瓷和药材商贸,梅国建从小就和陶瓷结下缘分。之后虽然从事医学教育,出版多部医学著作和卫生部高、中等医学统编教材,还任职过平顶山市卫校校长,但这些都无法让他割舍对陶瓷的无限热忱。

梅老师担任卫校校长时期照片
2004年,弃医从瓷,他的人生迎来一个新的转点。从一个新的行业开始,他研究钧瓷、鲁山花瓷。2006年6月,梅老师被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评审委员会评为“省级陶瓷艺术大师”。2007年,其钧瓷作品——“奇石”受到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赞赏,并题名为“中国国宝”。
然年过半百,梅老师开始思考一条新的路,一条属于陶瓷的路,属于平顶山陶瓷未来的路。
在中国陶瓷的发展史上,平顶山地区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一面。鲁山花瓷、汝瓷和钧瓷,它们一个个出现,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独属的印记,这是宝贵的历史财富,如何利用发挥好,并把这厚重的陶瓷文化传承发展好是一个问题。

梅国建鲁山花瓷作品《瀑布石》
自转业研究陶瓷以来,伴随着不断地深入探索,把平顶山地区的陶瓷业发掘传承下去的想法也在梅老师的心里越扎越深。
为了实现这个想法,2008年末梅老师与平顶山学院结缘,提出发展陶瓷教育的设想,在平顶山学院开办陶瓷相关专业,这个想法得到了学院领导的认可。2010年,梅国建被平顶山学院聘为特聘教授。
同年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平顶山学院陶瓷研究所成立,梅老师担任所长,进行传播复仿制段店窑鲁山花瓷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开始招收工艺美术陶瓷方向学生。

平顶山学院鲁山花瓷馆
2015年全国陶瓷行业都不太景气,再加上其中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是教育部特色国控专业,当时全国就五个,可想其专业申报难度。但丝毫不影响梅老师他们建设陶瓷学院的决心,甚至于为了集中精力来做好这件事,梅老师辞去了他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特聘教授职位,回到平顶山学院,扎根平顶山学院做教育。
谈到这样做的原因,梅老师给出的回答是:“人这一辈子,总要做点事。除了对陶瓷的热爱,更多的是想把中原的陶瓷艺术文化传承下来。”

梅老师在检验刚出窑的鲁山花瓷
2015年11月,陶瓷专业(产品设计方向)在平顶山学院设立,这是河南省唯一一所获批该专业的高校。现在陶瓷学院的办学目标就是以振兴中原陶瓷为己任,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加快转型发展与内涵建设步伐,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强的应用型学院”!
发 展
“为教育,我觉得很值”
陶瓷学院虽然如愿创建,但是学院今后如何发展,当时大家心里都没底。“学院虽然成立了,能不能办好,学校和老师心里都没底。”梅老师如是说。

梅老师采访照片
于是为了支撑教育,更好的办成陶瓷专业,梅老师主持创立了平顶山学院的“河南省中原古陶瓷研究重点实验室”,这是学校的第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为办好这个实验室,梅老师还将自己收藏的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万多件藏品都捐献出来,无私奉献给教育事业,以供师生研究。

梅老师收藏部分花瓷残片
也正因有这些藏品提供研究支撑,重点实验室申报一次通过。并于2017年,经河南省科技厅批准开始建设。这是平顶山学院首次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致力于研究古陶瓷的原材料成分、资源分布及制作工艺,为中原古陶瓷的断代研究和品种的划分及古陶瓷制作技艺提供可靠、权威的依据,为中原古陶瓷技艺的传承提供了直观的平台。
谈起这个,梅老师说:“收藏的目的就是让更多人受益,把它捐献出来也符合这个目的。现在作为院长,想要把事情做好更要多付出,这些标本为老师、学生了解古代陶瓷提供了便利条件,我觉得很值。”

河南省中原古陶瓷重点实验室
如果说“河南省中原古陶瓷研究重点实验室”成功申报是陶瓷学院发展的一个基石,那产品设计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就应该是陶瓷学院的一次重要起飞。
申报国家级一流专业,必须满足三个最重要的条件,即拥有过硬的学术带头人、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足够的教育教学成果。
梅老师作为学术带头人,理论实践相映红。其理论著作丰富,影响巨大,出版的九部关于陶瓷的理论专著,在多国图书馆都有收藏,优秀的作品更数不胜数,甚至许多作品已成为经典。特别是在2009年,梅老师复仿制成功失传千年的唐鲁山花瓷,填补了我国陶瓷研究制作领域的空白,被业内誉为“当代鲁山花瓷第一人”。

梅老师在拉坯
梅老师的所有作品都是亲自设计、制作的。2021年“梅国建陶瓷艺术馆”在上海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开馆。此前因要忙学院事务、个人作品以及上海陶瓷艺术馆的事情,梅老师常常两地奔波。为了节省时间,连续一个多月吃泡面度过,最后吃到中度贫血进医院。
申报国家级一流专业的第二个重要条件是国家级重点项目。当时梅老师及其团队拿到的是“十三五”重点规划项目《20世纪中国陶瓷雕塑全集》的编纂任务。

《20世纪中国陶瓷雕塑全集》
梅老师作为总主编参与其中,该项目2016年3月正式启动,研究团队先后在上海、景德镇、德化、佛山、宜兴、潮州、平顶山等地进行作品拍摄,并精心筛选4000余件作品编入全集。
全集不仅囊括了百年来陶瓷雕塑手工艺人的艺术智慧,也沉淀了他们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更体现了21世纪教育工作者们对中国陶瓷雕塑文化艺术传承和发展的思考与贡献,展现了中国古老的陶瓷艺术如何与当代艺术融为一体,堪称是20世纪中国陶瓷雕塑的断代史。

首发仪式上梅老师介绍全集内容
为了更好的研究创作,在进入关键阶段时,梅老师常常连续两三个通宵不睡觉。有时候写书痴迷,什么都想不起来,甚至有一次饭烧到冒烟,邻居来提醒才知道。
申报国家级一流专业的第三个重要条件是教育教学成果。陶瓷学院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协同、教学做创融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开展项目合作、助推企业发展。
在校内和市区分别开办了“常态化”的“大学生陶瓷创业集市”,使同学们在学习和创作中更好地将艺术创意与市场需求相接轨,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历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就业率不断提高。

平顶山学院大学生陶瓷创业集市
多项条件满足,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教育部正式发布《关于公布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7号),我校产品设计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也是我校第一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未 来
“人工智能时代,你做了哪些准备”
这些年,经过巨大努力,发展陶瓷事业从一个想法变成了具体可见的事实。为了这个事实,梅老师所做出的努力大家都有目共睹。

梅老师指导徒弟为花瓷腰鼓施斑釉
在人才培养方面,梅老师带领青年教师定方向、出思路、搞项目,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陶瓷资料和研究成果拿出来作为教学资料,设立宋、元古瓷釉柳斗纹瓷、珍珠地刻花瓷、白地黑花瓷器、孔雀蓝釉、天目釉等共六种研制目标并且最终都研制成功。
在教育教学方式上,梅老师带领团队吸取其他学校先进经验,不断发展改进,最终得到适合我校的特色“师带徒”模式。现如今陶瓷学院共成立9个“师徒制”工作室,着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河南日报记者专访我校“师带徒”授课模式
学生可以在课上学习设计理论,课下工作室学习陶瓷技艺,实现了教学做创融通,为学生就业创业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这种新的“模式”在教育部组织的“产教融合”大会上进行推广。
在改革创新方面,梅老师尝试让陶瓷作品更加走向人们心灵,适应时代要求,不但从视觉,还要听觉、触觉等多感官发展。
2021年3月在上海陶瓷艺术馆开馆之际,用创新烧制的“东窑 浦东陶瓷”代表作品东窑陶瓷砵和恢复创作的鲁山花瓷代表器物——花瓷细腰鼓与竹笛等中国传统乐器协奏原创曲目《东方瓷曲》。以音乐的方式展示了陶瓷器物功能性的延伸,赋予了陶瓷文化新的生命。

原创曲目《东方瓷曲》表演
谈到陶瓷学院今后发展方向时,梅老师说:“现在教育面临的问题,老师授课学生不愿意听。这是智能化时代对教育的冲击,说明教育方式不适应当前发展方式,应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避免无效劳动。而如何应对智能化时代的冲击,是新时代教育者要努力探查的方向。”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我校于2021年3月,与全国设计大师班组委会联合主办研修班,邀请来自全国11位顶级的教授和设计大师,对我校教师进行为期5天的培训,期望助推我校设计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平顶山学院设计类专业师资研修班
“人工智能时代对各个学科都有影响,多学科融合,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未来才能有发展空间。”梅老师谈到陶瓷学院未来五年不打算扩招,要把重点转移到提高学生质量上,让学生用能力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骨干,适应市场需求。
2021年4月,学校举行“十三五”事业发展颁奖典礼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会上对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团队和个人进行了颁奖表彰,梅老师第一个上台受颁特别贡献奖。
谈到对这个奖的感受,他说:“这个奖相当于学校对我这么多年工作的认可与肯定,我很感动也很满足,这也是回到平顶山学院做院长的一个精神动力。同时既然我做了这个院长,我便会穷尽我所能,付出时间、精力、甚至金钱继续做好这项事业。”

梅老师获特别贡献奖
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
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
为传承弘扬陶瓷文化
重铸平顶山陶瓷辉煌
梅国建老师十几年如一日
呕心沥血,夙兴夜寐
不懈求索,未敢忘亦
来源:平顶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