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负责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辛婷为江西文化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青花斗彩陶瓷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高研班作专题讲座
2021-07-12

      7月10日上午,江西文化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青花斗彩陶瓷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教授级工艺美术师辛婷为高级研修班学员讲授《青花斗彩的发展及艺术特色探究》课程。

图片

       首先,辛老师向学员们介绍什么是青花斗彩。所谓“青花斗彩”,就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争奇斗艳而命名的。也有人称为“逗彩”,取二者相互“逗趣”之意。明代洪武年间有釉上红彩,也盛行元时的釉下青花,初时各自彩烧,各擅其胜。明宣德年间,古代陶工们就开始把釉下青花与釉上矾红彩融为一体。才开始有了釉下彩与釉上彩工艺结合的创举。

       随后,辛老师向学员们讲解了青花斗彩的由来、青花斗彩的历史文化发展和青花斗彩的艺术特征。并以图文举例形式向学员们详细的讲述青花五彩与斗彩的差异。     

图片

明成化斗彩花鸟纹罐             

图片

明万历五彩穿花龙纹蒜头瓶

 区分是青花斗彩还是青花五彩,大概有以下三个方面:

(1)斗彩是以青花料双钩轮廓线,或者是在此基础上以青花料描绘图案的局部,然后施透明釉高温烧成淡描青花器(半成品),再在其釉上以填涂技法或者是在此基础上辅以染、覆、点等技法,按需要施以各种颜色的彩料,从而完成图案的全样,最后入彩炉低温焙烧而成。斗彩中的青花是整体装饰的决定性主色和构成图案的骨架,而青花五彩并不以青花为主色,且没有用青花双钩轮廓线,只把青花作为表现局部纹饰的普通一色,是五彩瓷器未有釉上蓝彩之前的蓝色彩料,与红、黄、绿等色处于同等地位。这就是区分二者最重要的依据。

(2)斗彩纹饰线条纤细,多用双线勾勒填色;五彩线条挺劲有力,采用单线平涂。

(3)斗彩与五彩设色都较多,但均不用黑彩。斗彩填色以淡雅为主;五彩则多用红、绿、黄、紫的饱和色,不用浅调的中间色,其浓红艳绿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斗彩与五彩平涂,无阴阳向背之分,但斗彩施色只作点缀,轻薄醒目,而五彩施色厚重,色块形式感强。

图片

图片

       紧接着,辛老师详细讲述不同时期的青花斗彩的艺术特征。首先以“鸡缸杯”为例解析明成化时期的青花斗彩艺术特征 。青花斗彩始于明代青花盛行、五彩兴起之时。明宣德朝开始把釉下青花与釉上矾红彩融为一炉,即在青花纹饰中留出兽形、龙形等白釉色地,再填矾红彩;或用红彩作地,来衬托青花兽形纹饰。这种釉下青花与釉上红彩相结合的装饰技法,发展成为明成化朝的斗彩装饰工艺。历史上著名的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是成熟和较为普遍地烧制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色相结合的产品。与嘉靖、万历的彩瓷和清代康熙五彩比较来看,成化斗彩的釉上色彩鲜艳、釉下青花素雅,正是釉上釉下相互争奇斗艳的特点。

图片

成化斗彩鸡缸杯

      其次,讲述了清康熙青花斗彩瓷器的艺术特色。康熙器物的瓷釉和瓷胎结合紧密,釉面极其光润,绘制精致,色彩艳丽。康熙时开始使用以金为着色剂的“洋红”,并迅速盛行,取代了矾红,它釉汁细腻,光润匀净,色如胭脂,故名“胭脂红”,从而使斗彩显得更加娇艳。这个时期的斗彩无论是器物的数量,还是色彩的种类都比较多,既有釉色淡雅清新的作品,如“康熙斗彩喜上眉梢纹盘”,也有色彩深浅不同,再添加其他釉色,从而艳丽夺目的器物,如“大清康熙年龙凤纹圆盘”。

图片

康熙年斗彩龙凤纹圆盘       

图片

康熙斗彩喜上眉梢纹盘 

       然后,辛老师详细的讲述了清三代青花斗彩与成化青花斗彩的不同特征和青花斗彩的主要装饰手法。例如:青花加彩、青花填彩、青花玲珑加彩、色釉加彩、色泥加彩、刻划加彩。

       讲座期间辛老师与学员们针对部分青花斗彩作品进行了探讨及交流心得体会。

图片

图片

        最后讲述了现代青花斗彩的审美情趣及艺术特色。近十年来,陶瓷艺术的发展呈现多元、复杂的形势,各种学术观点、各种风格流派异彩纷呈地展现在中国瓷坛,尤其是青花斗彩瓷的发展,呈现百家争鸣的现象。青花斗彩瓷,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片绚丽、一片璀璨、一片生机,同时也是一种愉悦、一种情趣、一种精神。青花斗彩瓷的画风清丽中见儒雅,松秀中见深厚,宁静淡远而气韵流动,锋芒内敛而光彩照人的意境美。如果带着现代性问题来看青花斗彩瓷,我们不得不佩服青花斗彩瓷的独有语言符号为现代陶瓷制作工艺提供了风格和观念的支持,古典和现代陶瓷制作工艺产生新意而具有现代性青花斗彩瓷的美韵,生活诗意的形式发现和美感造,使青花斗彩陶瓷在感受和体验现实生活中思考更为深层的生命意义和艺术意义。今天的事实表明,古今中外艺术史上经典之作,之所以能让人经久不忘、流芳百世,既不是“传统”所能完全说明的,也不是“现代”能阐述清楚的,唯有个性精绝的艺术生命可以对此做出诠释。皆在“借感怀以言志,借咏物以明理”中写陶瓷,写青花斗彩瓷的美韵,诗、瓷相映。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