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一刻,雕琢时光
2021-07-08

       在大球泥瓷艺醴陵工厂,有一位雕塑老师,14岁与陶瓷结缘,结果一生都没有离开。一个人如果能把兴趣发展成事业,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唐新民老师就是这个幸运儿。

图片

       44年前,学艺之路远比今天艰难的多。为了能有更多时间学习,他每天五点多就开始进厂,超额完成自己份内工作,再抽空瞟学其他技艺。下班后又去师傅家中帮忙打杂、练就苦力,因为热爱,所以甘愿。唐老师甜甜的回忆,有一次最累极了,骑着自行车都睡着了。

图片

       44年来,他就像个时间拾荒者,从岳阳到山东,从山东到越南,最后故土难离,又回到醴陵,但从来没放下手中的刻刀。从一个稚嫩的学徒,到一位中老年大师,其中的苦与累,只有岁月为证。这些年来唐老师带过无数徒弟,遗憾的是没有一个能坚持下来。

图片

       搞陶瓷雕塑,太苦,太累,太脏,一般人都坚持不下来。几十年的辛勤劳作,唐老师患上了很多职业病:变驼的身板、变形的手指、变差的视力,这些痕迹无时不刻在提醒着他,要多歇一会。可是每每拿起刻刀时,一切提醒又都是惘然,因为雕塑的世界太美,美到让自己忘记时间,忘记疼痛。

图片

图片

       艺术只有融合创新,才能焕发更多生命张力。去年起,为庆祝建党百周年,公司策划了《千秋伟业》瓷板组画,唐老师担当大任。大块高温陶瓷浮雕,比普通全雕更难创作,烧制结果更不可控。因为是陶瓷,是浮雕,是大块,是高温,工艺十分复杂。随着瓷板推入窑炉,窑门缓缓关闭,窑火熊熊燃烧,一切结果就只能静静的等,等待着五天后窑门再次开启。在1400℃高温下,水与泥的糅合,力与美的反应,多一分会裂,少一毫会塌,早一分会暗,迟一分会晕,一切都必须恰到时节。雕塑匠人必须做到,脑中有思想,眼里有作品,心底有温度,手下有乾坤,把握好每一个细节,方能成就千古大作。

图片

       每一件雕塑作品都有生命,更有灵魂。因为工作的时候,需要与作品对话,才能从中汲取到艺术的力量。

图片

       何为匠人,唐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日复一日地坚守,年复一年的学习,几十年初心不变,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