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席】瓷语对话NO.15预告|做梦者——王长平
2021-06-25

图片

【西席·景德镇时间】

瓷语对话NO.15——做梦者

主讲嘉宾:王长平

主持嘉宾:张景辉

互动嘉宾:丁传国

学术支持: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

瓷空间当代艺术研究院

主办方: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

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景德镇画院

承办方:三宝蓬美术馆

协办方:景德镇市新联会景漂分会

2021.6.26 19:30

地点:三宝蓬美术馆·暂坐(多功能报告厅)

       曾经的我们从神和来世的传说中寻找到人和现世的入口,从神学的崇拜走向人文主义的关怀,我们关注人本身,不再执着于神圣或超自然的事物,开始看中人的潜在价值和能力。

图片

【美术馆奇妙夜——安静的引力】-现场 王长平老师为大家讲解作品《枯山水-药片》创作理念

       人对于世界的探索揭开了物质世界中的神奇现象,物质与精神之间冲突与交融让现实的物质世界充斥着各种价值批判、精神癖好、以及生存窘境。

       渐渐地我们毫无挣扎地把自我的神智交给阴影和迷宫,渐渐忘记曾经的本我是如何运用神赋予的智慧去解决问题,看似无限潜力的人类个体时期开始有了新的精神折痕与本我淹没危险。

图片

游客与王长平老师作品互动

       这期我们有幸请到了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陶瓷绘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王长平先生作为此次瓷语对话的主讲嘉宾,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张景辉主持,丁传国副教授作为互动对话嘉宾,探讨主题【做梦者】。这是西席景德镇时间2021年特别策划—瓷语对话第六场。

       作为独立的个体,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拥有选择自我生存方式的权利,但是我们无法脱离社会关系独立存在,在庞大复杂的现实生活的理性秩序中,本体渺小如砂砾,遇见各种难以解决的生存窘境时,我们还有更多精力唤醒本我么?在窘境中挣扎到底只是人生的某一段经历?还是生存的普遍现象?我们要如何关照自我、本我呢?

有一位做梦者,用微笑淹没阴影和迷宫。

图片

主讲嘉宾 王长平

1973年生于江苏南京高淳区

1998年本科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

2014年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

现为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陶瓷绘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画,陶瓷绘画和装置作品的教学研究。

现代陶艺与狂欢

图片

       在这次展览中,王长平的装置《鞋》无疑是一件精彩的,充满隐喻的作品。十几只用陶瓷同比例烧制的,形状各异的女士高跟鞋看似松散的放置于桌上,吸引人们不由自主地去观看和触摸。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轻巧、纤细的女士高跟鞋本身就是某种脆弱的,疲倦的性质,它常常使人联想起柔弱,受折磨的脚弓以及轻微的病态和隐约的色情意味。

图片

王长平作品《鞋》

       将高跟鞋作为观察和表现的对象,不仅有效地制造了某种陌生化效果,而且还将它从实用性和商品的使用价值中直接剥离出来,成为一种精心构造的有意味的象征物,而物性的转换又加强了其脆弱、暧昧感和不稳定的特性。与此同时,女士高跟鞋在消费社会中似乎又是时尚流行文化和充满享乐主义色彩的生活图景的代表,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它就是这个变化中的时代的文化密码或标本。另一方面,弥漫于这堆无主的高跟鞋之间的气氛仍然是不安和紧张的,它们似乎在抒情和静止中表达着无言的悲哀和迷惘。正是从这里开始,高跟鞋变成了对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的客观描述,变成了一种指涉模糊,缺乏方向感的个人境遇,并从这种个人化的境遇最终上升到符号意义上的纯粹。

——诗人刘立杆评论《秀-SHOES》节选


图片

王长平作品《笼》

       人们对美好的追求一直是不可质疑的,在生活中对自我所求有梦幻般的向往,和追逐.然而在所有的境遇中生存的困惑和对当下状态的质问,是每个人所必然经历的.陶瓷的鸟笼看上去显得美丽而易碎,高温下的自然变形犹如无形的力量在内部挣扎,笼子外部的鲜花艳丽绽放,但随着笼子被挣裂的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追逐的梦幻必然在鲜花清脆的破碎声中而破裂.....

——《笼》解读节选

作品赏析

图片

王长平作品《枯山水-药片》

图片

王长平作品《包裹之一》

图片

王长平作品《鸟人》

图片

王长平作品《桃花源记之一》

图片

王长平作品《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