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1965年出土于河北保定的一处元代窖藏的元青花釉里红镂雕怪石花卉图盖罐作为国宝级文物国内仅有两件,一件入藏故宫博物院,一件入藏河北省博物院。另外国外还有两件,一件被大英博物馆作为重器收藏,一件被英国大收藏家,也是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收藏家埃斯肯纳齐收藏。这四件元青花釉里红大罐花纹相同,造型相同,显然是出于相同工艺,目前学界对元代能否烧制出如此鲜艳的釉里红有争议,一些持异议专家认为这个所谓的釉里红其实是涂的红釉彩料,保括一些景德镇陶瓷工艺专家也持这一观点,他们甚至认为受当时工艺水平限制和缺乏考古出土物证,元代到明洪武时期烧制不出青花釉里红。
说实话,由于两种釉下彩烧制温度不同,在一件器物上同时烧制釉下青花和釉里红确实有相当难度,前者最佳出彩温度是1300度,后者是1250到1280度,理论上满足了前者,后者红彩就飞了,如满足后者红彩,前者青花就发灰黑。在元代,就是单烧青花或釉里红也经常出现青花发黑和釉里红发灰的情况,两者同器烧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元代工匠到底能不能烧制出青花釉里红?既便如一些专家所说上述四件大罐不是青花釉里红,那世间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元代青花釉里红?
这里介绍一件民藏元青花釉里红开光雕塑花卉草虫纹玉壶春瓶。瓶高36cm,腹径21cm,口径11.8cm,足径12cm。撇口,细颈,溜肩垂腹,圈足,外壁通体青花釉里红纹饰,内口边绘青花卷草纹,整器图案分七层,颈饰蕉叶纹,肩饰宝相花莲瓣纹,腹部主图为两个贴塑双边棱形开光,内堆塑缠枝花叶和两种花纹,青花饰叶,釉里红饰花朵,花草丛中各伏有一只釉里红蝈蝈,一上一下朝两个方向。最下层为莲瓣纹。青花发色灰暗,青花浓处有黑斑和自然下凹,线条安稳、少晕散,釉里红呈灰色晕散,釉面闪鸭蛋青色,呈失透亚光状,器物表面出现不少较明显的缩釉斑和棕眼,釉面布满白色棉絮状结晶斑土沁色,老化痕迹明显,砂底,底足有螺旋状旋削痕,修削潦草,底足中心有突起乳钉状,足墙面涂有酱色护胎釉,足底有两处试釉斑,瓶内壁有接胎痕和旋坯痕,胎呈浅灰色,莹润坚致,有杂质和孔隙。
分析这件玉壶春瓶,多方面具有元代风格和特征,如:
1:画面丰富繁密,层次多,分开的莲瓣纹,实芯蕉叶纹等,具有元代画风风格。
2:青花釉有明显结晶斑点,用100倍放大镜可看到青花积釉处元青花特有的网状斑纹,说明青花料是进口苏麻尼青料。耿宝昌先生在2011年出版的“国粹青花瓷辩伪”,写了一段识别真伪元青花的一个重要依据,说元青花:“深色结晶斑的表面所形成的一种网状特征”,“是新仿的元青花所不可具备的,这一点是我们识别真伪元青花的一个重要依据”,又李辉柄先生著《青花瓷器鉴定》关于元青花深色结晶斑中的网状特征,论述如下:“元青花独具特征,不同于以后的洪武、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如果用40倍放大镜照视的话,就可看到深色结晶班的表面所形成的一种网状特征。这种特征是明洪武、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上所没有的,更是新仿的元青花不可具备的,这一点是我们识别元青花的一个重要依据。”目前,是否具有微观网状斑纹已成为鉴别元青花的重要依据之一。该瓶青花法色偏黑,在光照下仍显出元青花特有的靛蓝色,这种青花发色可能与在烧制时与为了兼顾釉里红烧制温度有关,即使没有釉里红,元青花中也有这种发色。
3:底足为砂底,虽然一些元代玉壶春瓶为釉底,但绝大部分元青花特别是大瓶大罐是砂底,砂底是元青花的主流,该玉壶春瓶尺寸超过馆藏所有元青花玉壶春瓶,所以砂底属正常。
4:底足有两处釉斑,这是元代大瓶大罐的一大特征,其作用有漏釉,试釉,做记号等多种说法,本人倾向于试釉说法,主要是为了测试青白釉的浓度,色度,还有与坯胎的适配度等,这已成为元青花大器施釉前的习惯做法,所以为了看到试釉效果,通常元青花底足有多处试釉斑;而且我们看到的釉斑在浓度和色度上都和同器的青白釉相同;为了和坯胎适配,必须在相同器件上试釉,而不是在别处试釉;为了尽量减少难看,通常都在底足边沿试釉;试釉斑的有多有少,有大有小,这与施釉工匠对釉料配制的经验把握有关。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该玉壶春底足试釉斑前先在试釉处坯胎上涂了一薄层酱色料,这是因坯胎的颜色和粗糙程度而定,目的是为了更容易分辨出青白釉的浓度和色度,如同不少故宫瓷器砂底标号前要涂一层酱色料一样,这就更证实了釉斑是为了试釉的说法。
5:器型与元青花玉壶春瓶比较,口型外撇程度相似,颈与腹长度比例相似,但整体挺秀瘦长不如馆藏元玉壶春瓶,尺寸更大,高度36cm.,超过通常元代玉壶春瓶20至30cm的尺寸,整体器型伟岸程度和胎体厚重度超过通常馆藏元玉壶春瓶,这都与重点设计了腹部雕塑开光纹饰有关。
6:从一处断叶胎截面用放大镜可看到胎为灰白色,较坚实致密,但仍可见到胎内多处孔隙和杂质,导致釉面有多处缩釉点,黑痣,琮眼和豁口,具有元青花特有的麻仓土特征和釉面特征。与通常元青花比较,胎色偏灰白,导致釉面鸭蛋色更深,
7:釉里红发色偏灰偏晕散,具有元代釉里红烧制技术不过关的特征,最关键的是用100倍放大镜可以在釉里红积釉处看到网状斑纹,这是明早期以前一些釉下彩釉的微观老化痕迹特征,也是到代釉里红必须具备的微观老化痕迹之一。事实证明,微观网状斑纹不仅元青花具有,元釉里红也具有,而且唐代长沙窑的褐釉积釉处也具有。
8:元青花喜欢用开光来开辟独特的装饰空间,以增加构图的变化,如河北保定元代窖藏出土的青花釉里红盖罐,本瓶恰恰沿袭了这一装饰工艺。
9:圈足为深圈足,双边斜削。腹为圆鼓腹。元代玉壶春瓶腹有圆鼓腹和斜曲腹两种。
必须指出,我们也可以在洪武青花瓷上看到以上某些特征,判断该玉壶春瓶出自明早期洪武时期也有一定道理,但考虑到以上特征综合表现在同一器件上,特别是弯曲度较大的喇叭口和细颈器型更接近元,还有青花料具有苏料特征,开光雕塑花草纹与已有元青花同类纹饰的对应关系,本人更倾向于该玉壶春产自元代后期,而不是明早期。元青花是个复杂的综合体,在统一的共性中也存在不同的个性,该玉壶春瓶也许就是元青花大家庭中颇具个性的一个品种。
以上分析也是为了证实至少在元代后期已经出现了青花釉里红,这是元代陶瓷釉彩工艺的重大突破和革新!一些专家关于洪武之前没有青花釉里红的论述看来是以偏盖全,过于草率武断了。
这件玉壶春瓶与上述四件大罐比较,虽然都是开光雕塑纹饰,都有镂空效果,但在胎料配制,器型设计,青花釉里红发色,青白釉的浓度色度,花卉树叶形状,堆塑排布方式,双边开光棱型条纹制作方式,整体外观效果等方面都不同,显然不是出于同一设计制作者或同一工场,不存在相互参照模仿的承袭关系,因而具有与从不同的独特韵味和研究价值,考虑到玉壶春瓶的保存难度更大,其稀有性不亚于上述大罐,至少目前馆藏和民藏未发现同类到代器物。
元青花非常珍贵,但并不神秘,也不是深不可测,元青花釉里红也是如此,只要它在历史上客观存在,总有被发现被辩别被承认的一天,相信这件元青花釉里红雕塑花卉草虫纹玉壶春瓶被学界发现和认可是迟早的事。
联系:徐先生,19805129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