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当代陶瓷艺术名家
2023-11-03

云南是一个有着悠久制陶历史的陶瓷大省,明清时期是中国的三大青花产地之一,有着非常丰富的民族民间传统制陶文化和丰富的陶土资源,云南的民族民间制陶技艺可分为二大类:一类是以汉族人为主生产的高温釉陶和高温无釉细陶,分布地域较广。另一类是以少数民族为主生产的低温素陶、黑陶、红陶、彩陶和釉陶,大多集中在滇东南、滇南、滇西南、滇西北及澜沧江流域、怒江流域,主要有傣族、佤族、藏族、白族、怒族和部分汉族。但是与其不太相符的是云南历史上对民族民间陶瓷文化的研究却一直不被重视。早期历史上几乎没有一本专门论述制陶以及与制陶相关的著作,所见大多是一些只言片语,有些出现在“地理志”或“县志”中。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有了些著录陶瓷的笔记、类书、地方志和工艺美术文集等,以上论著研究,大多以云南少数民族陶瓷工艺为研究主题,偏重于对某一地方或少数民族的制陶进行研究,其目的是通过研究来了解云南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的制陶文化和技艺,以此来认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和审美特征等。

云南民族民间传统陶瓷文化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手工技艺,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而发展,21世纪云南的许多陶瓷产区,艺术家和制陶师傅联手合作、美术院校师生到民间陶厂去实习,带去了新的设计理念,同时民间制陶艺人也被请到学校培训或者当老师传授民间陶艺,由此出现了一批即保留了传统样式、又多了新的工艺和新的表现手法的陶瓷产品。到了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经商大潮,许多从事美术专业的艺术家和学校师生也参与到民间制陶行业中,对云南民族民间陶瓷技艺进行研究和创新,因而有了设计师或艺术家的风格及作品。

图片

现代陶艺已经成为现代艺术的一部分,云南的陶土资源丰富,陶瓷产区众多。云南民间陶瓷技艺分布范围广,涉及人口多,具有浓烈的民族习俗和乡土色彩,在新时代的“中国梦”、“民族梦”的语境下,发展云南民族民间陶瓷产业,建设传统与当代、本土与国际、艺术与科技、商业与生活、互联网+云陶艺术的新文化格局,是云南民族民间现代陶艺的发展趋势。

图片

凡是接触过云南民族民间陶瓷艺术的人,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云南艺术陶瓷古拙质朴、美伦美奂,真让人过目不忘,爱不释手。改革开放后,云南陶瓷艺人迸发出极大地创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陶瓷艺术品的创作之中。期间,他们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陶瓷艺术品。这个时代聚集了大批优秀的陶瓷艺术家,身怀绝技的当代陶瓷艺术名家:

姬仁礼(保山)、陈绍康(建水)、李自轩(华宁)、孙诺七林(香格里拉)、马成林(建水)、玉勐(西双版纳景洪)、江正奇(文山)、李艾东(丽江)、罗旭(弥勒)、杨建云(易门)、蒋雨田(西山)、谢恒(建水)、姜福生(东川)、马行雲(云南省美术家协会)、邓红锦(华宁)、刘也涵(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张文生(永胜)、鲁茸恩主(香格里拉)、苏龙祥(喜洲)、肖巍(昆明窑)、罗星青(临沧)、周昌(江川)、赵军山王俊涛(团结乡)、崔长宝(潦浒)、胡宁(昆明)、当珍批初(香格里拉)、王莆林(潦浒)、孔明(蒙自)、王芳(师大)、王丽晴(易门)、吴白雨(云大)、王云昆(潦浒)、陶丽萍(东川)、赖军(云艺)、杨少红(陶埙)、董志明(剑川)、杨林非(艺翠)、张玉(德宏)、邓舒雯(迪茜)等等,云南当代的陶瓷艺术创作达到鼎盛。

云南对陶瓷艺人进行培训,教他们写生和素描,并选送部分优秀的陶瓷艺人到北京、上海、景德镇、宜兴进修学习,使得整个云南民族民间陶瓷艺人的艺术修养大大得到提高,反映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上,艺术品味不断得到提升,创作出了许多艺术性很强的作品。在陶瓷的胎、釉、彩料的选用和加工上舍得下成本,组织人员攻关克难,取得许多技术上的突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图片

 

一、姬仁礼(保山)

图片

姬仁礼,男,汉族,1934年生,云南保山市隆阳区金鸡乡育德村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山土陶工艺的领军人物。姬仁礼12岁开始跟着父亲学做土陶,18岁出师。他做的第一件土陶是油灯,之后开始做药罐。父亲给姬仁礼上的第一课是引牛踩泥和自己用脚踩,要踩到软黏,颜色还要一样,这是最基础的活。1974年前,姬仁礼制陶要靠老式脚动转盘,手握泥,脚踩转盘,手脚功夫并用。他制陶精益求精 ,捏了毁 ,毁了捏,又是描凤,又是画鸟;进窑出窑每一道环节都经过成千上万次锤炼。

 

二、陈绍康(建水)

图片

陈绍康,男,汉族,1939年生,云南建水碗窑村人,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其所制作的紫陶工艺品构思巧妙、造型古朴典雅,书画布局与瓷型浑然一体,以其新奇古美的艺术造型和功力深厚的书画装饰独具一格,是建水陶的领军人物。陈绍康13岁随父亲学习制陶,20世纪90年代,陈绍康在借鉴青铜器的造型设计制作的餐具、茶具等系列产品中,就注入了自己独到的构思。他设计的《清香罐》《三足笔筒》先后两次荣获国家轻工部颁发的“百花奖”和“优秀创作二等奖”;《博古瓶》《中号笔筒》《仿古铜瓷台灯》作为工艺美术珍品被国家珍宝馆珍藏;大型紫陶花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陈列。

 

三、马建云(昆明)

图片

马建云,男、回族,1944年出生,云南昆明人,云南省工艺美术师,云南釉彩瓷画专家,1961年他从昆明市美术学校毕业后,跟随母亲学习彩绘艺术。在学习到唐三彩烧制技艺后,他在继承古法的同时创新了釉色,通过几万次的烧制及对窑温的控制进行摸索,自主创新了多达126种的釉色,他一直追求釉色、亮、润、厚,晶莹透明。他的不少作品,被选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彭泽市政府、瑞典政府、马来西亚等一些欧美国家也收藏了他的作品。1993年8月,马建云制作了大幅釉彩壁画《动物乐园》,高3米,宽10米。赢得了省内外的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作了报道,被陶瓷业界誉为“唐三彩烧瓷艺术的新突破”,标志着云南釉彩瓷画艺术工艺发展的较高水平。

 

四、李自轩(华宁)

图片

李自轩,女,汉族,1946年生,2023年去世。云南华宁人,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华宁县绿白釉陶传承人、华宁最具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的现代陶艺大师。她以自己的天赋和执着情怀对华宁釉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创新,给云南华宁陶瓷产业呈现了耳目一新的艺术震撼和审美情趣,是华宁釉陶工艺的领军人物。李自轩1963年开始做陶,1980年6月,李自轩到广西钦州参加全国美术陶瓷设计班的学习,同年9月到云南科学技术进修学院学习。李自轩与丈夫汪培祖一起创办了华宁最大的陶瓷厂——华宁美陶厂,陶厂的前身就是碗窑村公私合营后建的陶瓷厂,厂里的技术人员全部是碗窑村熟练的技工。

 

五、孙诺七林(香格里拉)

图片

孙诺七林,男,藏族,1948年生,2015年去世。香格里拉尼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尼西黑陶工艺的领军人物,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确认的尼西黑陶工艺大师。孙诺七林一直以来只依循着古老的土法,一直做着藏传黑陶。孙诺七林从11岁开始跟爷爷罗布思珠学艺,做了几十年尼西黑陶。尼西黑陶技术易学难精,聪明人学一两年就可以出师,要做到好却很难,好多制陶的感觉也是在做了很多年后才能突然被感觉抓住。孙诺七林有四个儿子,一家三代人中有5个学会了制陶手艺,他的大儿子鲁茸恩主是年轻一代中手艺最好的。

 

六、玉勐(西双版纳)

图片

玉勐,女,傣族,1954年出生。玉勐在五个兄妹中排行第二,童年时的她也和别人一样放牛、抓青蛙、用弹弓打小鸟。曼勒的老艺人把制陶传统带到曼斗,从此这里便和陶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小耳濡目染的玉勐天生就对制陶颇有兴趣,在跟祖父学习的同时,还曾去跟其他前辈学艺,从此,慢轮傣陶技术的传承就这样历史性地落在她身上。2006年5月22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国务院正式发布。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申报的慢轮制陶技艺与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共十二种传统陶瓷制作技术一起跻身其中。

 

七、李艾东(丽江)

图片

李艾东,回族,1956年生。云南大学丽江文化旅游学院艺术学院教授、英国BRONZINI签约艺术家、亚洲CAN会员、昆明市文史馆馆员、云南省九三书画院及云南省民进开明画院特聘画家,云南现代陶塑的领军人物。其擅长陶艺、雕塑和国画,追求造型能力和新题材的表现,重视和追求笔墨表现的过程。李艾东1982年毕业 于 景 德 镇 陶 瓷 学院;1984~2012年,他的作品参加国内外展览四十余次,受到艺术爱好者们的一致好评。其专著《中国陶艺艺术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填补了中国陶塑艺术基础理论研究的空白。李艾东雕塑作品独树一帜之处,在于作品本身表现出来的那种稚拙的欢乐。这种欢乐是直观的、本真的。

 

八、罗旭(弥勒)

图片

罗旭,男,1956年生,云南弥勒人,自学成才的云南雕塑家、陶艺家。罗旭16岁开始在陶瓷厂、建筑队做小工。23岁开始学画,后进县文化馆充当美工,并被钱绍武先生收为弟子,学习设计人体造型。1996年,旭突发奇想,照着儿子画的理想王国,在昆明郊区建造了“土著巢”。“土著巢”内摆放着各种风格的雕塑,自由放养的山羊、白兔,阳光、白云,组成了一个自然王国。土著巢的主建筑功能明确,一个“巢洞”就是一个功能空间,会客屋一个巢,餐厅厨房一个巢,雕塑品展示一个巢,堆放半成品作品一个巢。有的生活化,有的艺术化,一个个既天然又另类,加上那些石柱、穹壁、花岗岩地面、四通八达的台阶、高高的穹顶……令人仿若置身于中世纪的城堡。

 

九、杨建云(易门)

图片

杨建云,男,汉族,1958年生,2002年创办易门宏云工艺美陶厂,易门浦贝陶器制作技艺入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9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荣获云南省陶瓷工艺大师称号;2017年荣获云南省百名乡土拔尖人才荣誉称号。杨建云家世代做陶,自小生长在易门县浦贝彝族乡浦贝村,玩着泥巴长大,陶瓷就如一粒种子扎根在杨建云的心里,浦贝陶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杨建云的祖父杨培礼、父亲杨连祥是当地有名的老工艺师,到杨建云这一代是浦贝“李忠窑”陶器制作技艺第六代传人。

 

十、蒋雨田(西山区)

图片

蒋雨田,男,汉族,1959年生,云南昆明人,云南现代民俗陶艺的领军人物。其陶艺作品植根于云南民族民间,同时运用了西方现代派创作理念,呈现出一种糅合现代及民族乡土元素,整合中西方艺术理念的奇异风格。蒋雨田的现代陶艺有摆件、挂件和生活器皿,造型有人物、动物、植物及其他事物,但多作夸张变形,不以似与不似为准,而是以构成之是否符合己意为原则。蒋雨田的“己意”,一种现代意识指导下的民族民间造型,以及这怪异的构成所形成的浓郁民族民间风格。蒋雨田陶艺的人脸、兽脸和人体造型多作怪相,明显源于民间吞口、图腾,经过变形,做成挂件,这些怪脸则被抽象成了图案构成的部件,形成疏密、虚实的线条、块面组合,盎然成趣。

 

十一、马行雲(云南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委会)

图片

马行云,男,汉族,1963年生,现为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云南省陶瓷工艺大师,云南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专注于云南民族民间传统陶瓷文化的研究与创作,擅长现代民族陶艺设计与装饰。编著出版了《云南建水紫陶》(云南科技出版社);《建水紫陶云南省地方标准》(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国四大名陶》(云南美术出版社),《云陶》(云南大学出版社)、《云南省文化产业系列丛书--陶瓷卷》(云南人民出版社)、《云陶赋》等。2019年10月,荣获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陶瓷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奖”。

 

十二、张文生(永胜)

图片

张文生,男,汉族,1964年生,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六德乡六德村人。大学文化,1987年7月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现为云南省陶瓷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丽江永胜瓷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永胜县政协委员。1987年至2003年在丽江地区永胜瓷厂工作;1990年至1992年在丽江市委党校大专班学习企业经济管理专业;198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12月任四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1997年任副厂长兼第二生产部部长;2001年6月任丽江地区永胜瓷厂党委书记;2001年8月任厂长、书记。2007年至2009年张文生被连续三年聘为“YBC”创业导师,指导和帮助创业青年走向健康的发展之路;2011年被评为云南省优秀创业指导老师。

 

十三、刘也涵(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图片

刘也涵、男、满族、1965年生,国家高级美术师、云南省陶瓷工艺大师,云南省陶瓷书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少文艺术工作室专职研究员。刘也涵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版画专业,200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院第三工作室硕士研究生;2010出版专著:《刘老五画集》,2002《中国书画名家年度人物之刘也涵卷》,2010年第五届北京文博会获金奖。2010年8月紫陶作品入选上海世博会。2011年8月获云南第五届工美杯金奖。2011年10月份获杭州艺博会《天工艺苑---百花杯》金奖。2011年9月云南省首届陶艺大赛金奖!2011年11月第六届北京国际文博会金奖。

 

十四、罗星青(临沧)

图片

罗星青,男,汉族,1966年生,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碗窑村省级民族民间传统技艺传承人,也是临沧市临翔区碗窑村罗家第八代制陶传承人。罗星青是碗窑村变迁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建设者。罗星青从12岁开始跟随父辈学习陶器制作技艺,已有四十余年制陶经历。14岁时他凭借精湛的手艺受邀到沧源陶器厂工作。20岁时罗星青萌生了回乡发展、让家乡延续百年的窑火烧得更旺。

 

十五、周昌(江川)

图片

周昌,男,汉族,1968年出生,云南省中级工艺美术师、玉溪市江川非遗传承人、玉溪市“星云工匠”。其作品《滇瓦紫砂罗汉杯》获2019年“云上乡愁名品”优秀文创产品评选活动创意奖;《黑曜石》获2019年“云上乡愁名品”优秀文创产品评选活动铜奖;《阿拉丁神灯》获2019年“云上乡愁名品”优秀文创产品评选活动铜奖;《滇王壶》获2020云南省工艺美术:“玉溪文博·工美杯”精品评选三等奖;2019年“滇瓦”项目获北京文创大赛“全国百强”;2020年“滇瓦”项目获第四届“中国创翼”大赛云南赛区二等奖;2021年《滇瓦紫砂工艺》入选并参展云南省职工创新成果展;《泥绘仿古壶》获2021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

 

十六、崔长宝(潦浒)

图片

崔长宝,1970年出生于潦浒,15岁初中毕业后,跟随父亲学习制陶的传统技艺。通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全面掌握了从采矿、配泥、牛踩泥、脚踢盘拉坯成型、修坯、敲花、龙窑柴烧的传统全流程工艺技艺。同时不断学习现代先进制陶工艺,引进先进设备,熟练掌握了球磨机制泥、榨泥机脱水、真空练泥机脱气、机械拉坯成型、传统与现代雕塑手法、电窑和气窑烧成等新工艺、新技术。致力于让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共生共存,融合传承。崔长宝自小即受到陶艺的熏陶。1992年8月被聘请为“王家陶坊”的制陶师傅,负责陶器制品的成型工作;1996年,独立开办“长宝陶坊”,开创了完全自主的从找矿、采矿到烧制、销售的全流程、全体系的制陶售陶企业。1998年2月创办“崔家窑”陶坊品牌。

 

十七、苏龙祥(喜洲)

图片

苏龙祥,男,白族,1974年出生,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凤仪镇人,泥塑、面塑艺术家,工艺美术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传承人,一直从事大理白族文化泥塑艺术的研究与创作,众多的作品为苏龙祥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深受业内人士和收藏家、爱好者好评,多次在各级举办的雕塑赛事中荣获金奖。苏龙祥出生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大理凤仪镇,并在这个被誉为“有凤来仪”的土地上静静地成长,家传的泥塑技艺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深深地吸引了他,并在十岁时候就和爷爷学习泥塑。

 

十八、吴白雨(云南大学)

图片

吴白雨,男、汉族,1979年2月出生,云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西部陶艺家协会副会长,作品收藏于日本东京大学美术馆、中国当代陶艺馆、宁波博物馆、杭州印象美术馆等。专门从事云南陶瓷的研究和创作,在《美术》《中国陶瓷》《民族艺术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3部,参加国际国内陶艺展览10余次。现为中国当代陶艺馆专家、中国青花研究院学术委员、云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评审委员、云南省玉溪窑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吴白雨复制的元明时期云南青花代表作受到故宫博物院古陶瓷专家的极高赞誉,并被收藏于东京艺术大学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宁波博物馆、玉溪市博物馆、云南大学等学术研究单位。

 

十九、赖军(云南艺术学院)

图片

赖军,男,白族,1983年11月29日生,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学专业,艺术学博士,现供职于云南艺术学院,任产品设计专业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赖军潜心研究造物文化,重视文化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以历史性研究、田野考察、个案与综合研究为基础,关注人类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纬度中,展开物的创造和与之相关的行为活动;着重研究文化成分里哪一点对设计的哪一个环节产生了什么程度的作用,赖军出版了约30万字专著《云南少数民族当代土陶设计文化研究》及其他著述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规划项目1项。

 

二十、陶丽萍(东川)

图片

陶丽萍,女,苗族,1986年12月生,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2010年毕业于玉溪师范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拜东川陶瓷艺术大家王天舜门下学习中国传统陶瓷技艺。2017年创建了桃李留芳艺术众创空间陶艺工作室。2023年云南大学黑陶技艺高级研学班毕业。汲取云南传统陶瓷工艺,及现代艺术文化融为一体,采用云南传统釉种,白釉,绿釉,青花等,还有黑陶,彩陶,土陶等陶泥,让东川陶瓷艺术文化走进校园,现已在东川当地的多所幼儿园,多所小学建立了陶艺教室,开展了陶艺课程,让孩子们贴近生活,与时俱进,把中国传统文化转化到合适的文化艺术成长中去,让云南民族民间传统陶瓷艺术传承发展。

 

二十一、杨林非(艺翠陶瓷)

图片

杨林非,男,白族,1987年出生。云南大理人,大学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国画系,现为艺萃书画院院长,云南艺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2009 年师从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孙建东先生,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张志平先生,在云南民族陶瓷艺术创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研习、领悟传统陶瓷文化艺术的基础上,融入现代陶瓷设计理念与手法,创作出许多独具风格的陶瓷作品,并在学术和技术上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其陶艺作品连续三年获得云南省文创产品设计金奖、美学设计金奖,2011年创立云南本土陶瓷品牌《柴说》。

 

二十二、张玉(瑞丽)

图片

张玉,男,傣汉族,1993年生,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传统建筑装饰营造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毕业于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陶瓷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是国家一级(高级)技师,2021年获云南省“五四青年奖章”;2021年获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称号;2020年获德宏州人社局命名“德宏首席技师”;2020年获德宏州人社局颁发“德宏技能大师工作室”;2021年获云南省科技协会科技厅创新方法大赛云南赛区三等奖;2019年获瑞丽市总工会“瑞丽工匠”称号;2020年获德宏州“五四青年奖章”;2020年获德宏州委、州政府“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2021年获瑞丽市文明办战“疫”好市民。

 

图片

云南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

 

图片

云南大学藏传黑陶传承人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