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雪——我的创作实践|陶溪川艺术中心系列讲座
2022-08-08
图片

 * 讲座面向大众免费开放

 

陶溪川艺术中心

系列讲座

/

Taoxichuan Art Center

Lecture

 

《耿雪——我的创作实践

— Geng Xue: My Art Practice 

 

讲座时间

2022年8月8日(星期一)13:30

 

讲座地点

陶溪川旗舰店二楼报告厅 

线上将同步直播

 

讲座语言

中文

 

线上参与方式

请长按二维码

 

 

图片

 关注“陶溪川云教育”平台

 

 
 

陶溪川艺术中心讲座本期邀请到艺术家耿雪,于2022年8月8日,周一下午13:30,在陶溪川旗舰店二楼报告厅带来主题为《耿雪——我的创作实践》的讲座,并于线上同步直播。

 

图片

图片

《米开朗基罗的情诗》 2015

 

本次讲座中,耿雪将分享她的创作经验与历程,通过视频作品与照片,讲述她以前的创作方向,分享最近这两年对艺术之外领域的学习,是如何改变她曾经对于生命、宇宙、世界之间关系的认识,并且将这些新的认识融入到创作中。

 

图片

图片

《彼岸》 2009

 

图片

 

耿雪

 

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导师为徐冰教授。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作品涉及陶瓷,雕塑,绘画,影像等不同媒介。

 

部分参展与获奖:

个展

2018年 11月《天籁》耿雪景德镇声音项目--陶溪川72亼青年艺术家计划首届邀请展,景德镇陶溪川美术馆,中国江西

2018年 4月《Pareidolia》耿雪&孙子垚 双个展,朱雀画廊,悉尼,澳大利亚

2017年 5月《须弥山》耿雪个展,Kleinsun Gallery(凯尚画廊),纽约,美国

2016年 10月“寻音”--2016届艺术8.中国青年艺术家奖获奖艺术家耿雪个展

2016年 1月“身体诗学--耿雪的雕塑和影像展”,风眠艺术空间,广州

2015年 8月“耿雪--借东风”,Kleinsun Gallery(凯尚画廊),纽约,美国

群展

2019年 5月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参展艺术家,作品《金色之名》,威尼斯军械库,意大利

2019年 3月「超越边界」--中央美术美院与英国斯莱德美术学院师联展,萨默塞特宫,英国伦敦

2018年 10月「传统是一种发明」--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教师作品展,英国伦敦王子传统艺术学校

2018年 9月 诗歌·影像 2018:日常之光,南京TMP紫麓戏剧空间,中国南京

2018年 8月「感同身受」松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8年 7月 平遥国际雕塑节,山西平遥

 

图片

图片

《上河图》 2008

 

耿雪的作品中,陶瓷是重要的媒介之一。她的创作将传统雕塑跟影像、多媒体等当代艺术语言完美结合,拓展了雕塑的表现力度。

 

在传统中国文化中,古人将人与世界的关系凝缩成具有精神性意义的器物,如玉琮、青铜器、陶器等等。对科学领域的认识逐渐启发了耿雪,她开始尝试创作具有当代精神性的器物,不仅限于陶瓷材料,也会将影像、多媒体等其他媒介融合到创作中。

 

图片

图片

耿雪于

陶溪川艺术中心驻场创作

 

双屏影像《金色之名》虚构了一个鲜活的黑白世界,金色作为点睛之笔。其中泥土小人有沙粒、杂质,就像是人在世界上的经历。小人表面粗糙、眼神空洞、互相冲突或者祭祀场景就像是浑噩一生,但是画面一转又是生老病死。影片的声音就像是时间飞逝,突然出现的金色帆船,像是黑白世界的一丝希望。

 

影片在展出的时候,展厅的地面上还有4个“管道”,俯下身子,就能进入“金色世界”的影像。这可能是我们向往的未来。

 

黑白是对现实的悲悯,而金色给人带来希望,两者形成对比。

 

图片

图片

《金色之名》 2019

 

《海公子》综合了多种媒介,通过光与影讲述一个中国古代志怪故事,聊斋故事本身赋予的诡异与绮丽,将其赋予在传统并文化浓厚的陶瓷上。

 

用摄像机捕捉瓷的材质之美,和那些肉眼难以轻易看到的、细微敏感的瓷的“肌肤”的魅力。短片中蛇以舌刺张生鼻,再饮其鼻血,就像是耿雪表现出的一种黑色幽默。通过对瓷、雕塑、电影拍摄相结合的创作实践和观念思考,实验了一种在不同媒介之间、不同艺术语言之间的创作的可能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海公子》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