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伦敦来到景德镇,她真正感受到了瓷器创作的自由自在

2022年巨匠臻藏艺博会开幕倒计时2周
巨匠臻藏艺博会在呈献佳品杰作的同时亦关注作品背后的故事。本期推送,我们聚焦来自参展商Adrian Sassoon艺廊即将展出的一组陶瓷作品。这些作品由英国艺术家菲丽希缇·艾利耶夫(Felicity Aylieff)创作,作品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的陶瓷制作背景之中,却又融合了现代风格。在筹备本次展出的过程中,我们特意在中国景德镇进行了拍摄。通过影片,艺术家与我们真诚分享了她的作品和实践。
艺术家介绍
菲丽希缇·艾利耶夫(Felicity Aylieff)是英国最具创新性的当代陶瓷艺术家之一。菲丽希缇生于1954年。1996年,她就以其大体量的极具雕塑感的陶瓷作品而知名。十年后,她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来到中国景德镇,在不同的陶瓷创造实践中开拓着自己的风格,享受着创作的高度自由。她的作品通过其雄伟的规模,以及对表面装饰富有表现力而又深思熟虑的处理,获得了公众与机构的认可。
展露心声,陶瓷之美
巨匠臻藏艺博会,给予了东西方文化联姻展示的绝佳机会。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作为这种持续关系和我正在探索的一部分出现的新艺术作品。”
巨匠臻藏艺博会现场呈献
Adrian Sassoon画廊


当我们进入到另一种文化中生活和工作的时候,视野会完全不同。从艺术角度看来,内在的感知力在东方和西方之间不尽相同。而对于艺术家艾利耶夫而言,这极大地开拓了她探索的眼界。艾利耶夫做陶瓷数十年,有常规的尺寸,也有现今巨型瓷器作品,是陶瓷让艾利耶夫找到了自己。

就像很多人一样,艾利耶夫在中学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位让她备受启发的老师。这让她觉得,陶瓷是可以作为职业来做的事情,所以她去了巴斯艺术学院。然后,艾利耶夫又遇到了另一位激励人心的老师,约翰·科尔贝克(John Colbeck),由此她接触到了黏土。

那时候,艾利耶夫很担心能否仅靠她的陶瓷作品来养活自己。她想要创作与教学的双重职业生涯,于是她选择了金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对于艾利耶夫而言,被扔到伦敦东区进行教学实践是非常可怕的,但也非常美妙。这也就是为什么她一直在那里教书。
那个年代,在本科毕业以后,很少人会直接去读研究生。然而,当时38岁的艾利耶夫希望自己能在工作和创作中获得更大的提升和肯定。几经思索,她决定在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攻读研究型硕士学位。从此,她开始了更大的规模创作,并开始思考不同的形态,而不只是罐子和容器。

菲丽希缇·艾利耶夫的陶瓷作品Oval Rotation被英国V&A博物馆收藏
艾利耶夫也开始研究黏土怎样能在情感上与人产生交流,从而创造出形式丰富饱满的作品。
探索自由,重新塑造
我在中国景德镇(世界瓷器之都)制作的巨型的瓷器作品,在传统器型和图案装饰技术上增添了当代感。”
不久后,艾利耶夫迎来了一个在中国艺术驻留的机会。她突然发现,景德镇是一个可以给她带来改变的地方。这里瓷器是如此的奇妙,并且给予创作者很高的自由度。她观察当地的作坊,发现其造型和图案上的表现形式与英国有着太多的不同之处。新鲜感不断激发着艺术家的灵感。

艾利耶夫觉得她可以重新开始学习,从中西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技术方面都能学到新的知识。正因如此,2012年,她和团队就在景德镇创建了一个工作室。这个工作室就像他们在英格兰梦寐以求的一样,因为景德镇是一座令人产生遐想的城市,它充满了烟火人间气息,充满了从事陶瓷工作的人,就像陶艺家们的世外天堂一样。

艾利耶夫认为,在另一种文化中工作,你会更加感知到当地的历史、政治,以及人们的生活和运作方式。并且,在这样的地方工作,它能给予你异乎寻常的自由,精神上的自由。每次她踏上飞机的那一刻,就把在英国所有的焦虑、教学和生活,统统抛掷脑后。她可以专注于她的创作,沉浸于创作中极妙的自由,没有被束缚的压力,她只需要专注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