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纪实|吴帆:对父亲最好的怀念
2021-10-28
编者按:
       吴天保先生的女儿吴帆教授谈及筹备展览的初衷,是将父亲留下的一段历史与记忆整理出来呈现给社会,希冀会有回应。通过展览策划团队的群策群力,展览执行团队的专业设计,展览呈现所达到的水准与效果,以及媒体与社会各界的反响。她认为,这场跨越近半个世纪的艺术创作与思想的时空回顾,既符合20世纪艺术教育及学科发展对优秀艺术家案例梳理的需要,也引发人们对未来艺术发展的思考与展望,并通过展览激励艺术教育工作者及后辈青年艺术家、艺术爱好者,以促进美术学科及艺术观念的发展,是一件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也是对父亲最好的怀念。

吴天保艺术回顾展(1939-2000)

座谈会纪实·第21期

时间

2021年9月11日

16:00~18:30

地点

深圳画院贵宾厅

主持

孙振华、夏和兴

图片

图片


对父亲最好的怀念

发言/吴帆

       夏和兴:下面让吴帆说一说。    

       吴帆:我还是要感谢。首先要感谢的就是我的母亲,她保留下来这么多东西,这么完整,保存得这么好。很多资料我以前都没见过,特别是手稿。作品都是放在客厅按照我父亲作品的尺寸定制的陈列柜里面,所以我很熟悉,但是文稿、手稿等我没有见过。因为我1987年考上大学离开家,后来1991年父亲就病了。

       母亲在三年前(2018年)问我:“爸爸留下来有一批手稿和物品,大概有七个大的纸箱该怎么办?”她说,“都是一些手稿和陶院教学资料之类的,都旧了。”我说扔掉肯定是不可以的,我仔细看过,初步整理了一下,觉得非常珍贵,应该用一个展览把这些资料,连同作品一起呈现出来。我在国外看过一些艺术家的回顾展,可是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很多展览的事务都不熟悉。而且,毕竟父亲已经走了近20年了,大家还会不会愿意来看这个展览,这是我的一个顾虑;还有一个顾虑是父亲会不会愿意让我来惊扰他……总之,顾虑非常多。

       我先把想法告诉了夏和兴大哥,他说这个事情一定要搞,并且出了很多主意,我象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开始着手准备相关工作。有一点很重要的,夏大哥说应该把过去的镜头补回来,通过回到景德镇、回到陶院、回到“红楼”,用采访的形式回忆父亲的过往。

       我便带着摄制组去到景德镇,金文伟教授和他的夫人(也是我的表姐)杨青给了我很多非常好的建议,比如人物与时代的关系,事件与时代的关系,记录一个人在他所处的时代里的故事……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想这里要介绍一下我的摄像团队,木帆是深圳平协(御用的)团队,非常有经验,(在全国)也算是走在很前面的。本来是想2019年就做这个展览,但是觉得还是太仓促了一些,采访的素材还不够,就耽搁了一年。

       2020年的疫情让这个展览没有办法举办,但也正是因为疫情,我们又补充了很多内容,包括正在编辑的套书。所以,一路都是摸索着在向前走,包括最后请梁冰老师做展览总监,他很有经验,但心里也有一点七上八下,能不能让大家满意?因为梁冰老师也跟我说过陶瓷的灯光不太好打,但是他最后呈现得非常完美。当然,还有平面设计的团队,他们今天没有在这里。我们还创建了一个专门的平台为回顾展做推送,推文内容是用访谈和文集的形式,同时推介展览。这些其实是冥冥之中跟着感觉在走,我不是专业的,包括嘉宾的接待,化馆我昨天都没接着,非常抱歉……化馆说这个展览很专业,我觉得他是在鼓励我。

       我们最初的想法就是把(父亲)留下来的东西整理出来,呈现给社会,因为这些东西不展示出来确实是有点可惜,因为父亲非常仔细,他保留下来的与创作和教学有关的东西非常完整,也非常多,这些资料不整理就会丢失一段有价值的历史。

       今天的研讨会其实是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鼓励,说明这件事情是做对了。孙博士说这个事情才刚刚开始,希望大家可以提出更好的建议,我还是会继续做好执行和配合的工作。孙博士昨天也说了:“谁让你长得像你爸,就该你干,再苦再累你也得干。”所以,后面大家有什么(想法)我来执行和配合,包括吕校长提出来未来到陶大展,我一定全力配合。谢谢!

——以上文字系根据2021年9月11日吴帆教授的座谈会发言录音整理

图片

吴帆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1999年香港设计学院访问学者

2005年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访问学者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纤维艺术专委会副主任

深圳市美协理事、美术教育专委会副主任


图片

吴天保艺术回顾展

1939-2000

展览时间

2021年9月7日~9月23日

开幕式时间

2021年9月11日(周六)15:00

深圳画院美术馆地址

深圳市罗湖区银湖路金湖一街36号

艺术顾问

梁宇、傅维安、董小明

策展人

吕品昌、杨剑平

学术主持

孙振华、夏和兴

艺术总监

蒋志强、许正龙

展览总监

吴君、杨晓洋、陈贞、梁冰

展览设计

谢卉

策展助理

柴鑫萌

媒体统筹

张鎏鑫

展务

任四四、王文科

影像视效

冯世光、毛颖、木帆

文献整理

吴川、吴帆、吴明

主办单位

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景德镇陶瓷大学

学术支持

中国雕塑学会

承办单位

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陶艺委员会

媒体支持

光明日报、央广网、人民艺术网、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南方都市报、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雕塑头条、艺术中国

顾问委员会(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则坚、朱广达、刘远长、李茂宗、宋龙飞、杨苏亮、周国桢、顾正明、钱绍武、梁任生、章永浩、傅维安、董小明、熊钢如、颜惠崇

展览委员会(按姓氏笔画排序)

方晓龙、叶丹、邓箭今、卢剑星、孙振华、吕品昌、刘伟平、刘新中、刘建华、任杰、许正龙、李见深、李刚、李召宁、汤重熹、肖颜琴、肖霁虹、罗小平、陆斌、陈天保、杨剑平、杨晓洋、金文伟、郑萍、夏和兴、徐雯、秦璞、高峰、梁冰、曹春生、彭小杭、曾小桦、蒋志强、蒋铁骊、潘映雪

资料来源:吴天保艺术回顾展筹备委员会

图文编辑:柴鑫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