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茶具设计从实际应用需求出发,注重实用性,在此基础上协调美学设计,通过这样的方式,希望借助本套茶具传达功能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设计协调之美。然而在设计推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功能性和美观性冲突的情况,笔者的解决策略是选择功能性作为先决锚点,在进行设计取舍时从功能性的角度出发,在不伤害实用性的前提下调整产品的造型,主要通过装饰、材料等手段提升观赏性,使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外在审美达到和谐统一。
受到了TEASTONE和HEI茶具设计的启发,加入了加热底座的设计,同时有烧水,保温,壶承的功能,缩小使用时茶具的空间占用。但目前市面上的煮茶器有一个问题,就是茶水煮好后在保温的过程中,越煮越浓,变得苦涩。所以决定通过内部结构的设计:可拉伸茶漏。
《与沏withtea》系列二
瓷/80*50*28cm/2021
当茶水煮好后,通过连接着茶漏的链子改变茶漏的位置,使其离开茶水,遂茶水在保温的过程中浓度不再变化,继续保持良好的风味。选用银质的茶漏还有软化水质的效果。这个结构的设计在与沏系列和指纹系列都有体现。
基于适应当下多元化审美需求的考虑,我决定在“与沏withtea”系列一的基础上增加一款保留基本功能和造型,但有不同美学表达的茶具设计,通过白瓷壶体的表面肌理展示陶瓷的材质之美,同时也可以适应不同的办公场景风格。
在装饰设计的过程中,我受到了梯田的启发,梯田是丘陵地区特有的波浪式断面和条状样台阶式的田地。梯田是大地的艺术,原本是为了提高灌溉效率和改善水土流失,人为修理成特殊田地形态,由于丘陵地区不规则起伏的地貌形态,使得梯田的线条韵律优美而具有节奏感,形成了极具特色且壮观的自然景色。
壶身表面的纹理由多条平行且距离相等的弧线或直线排列组合成的面,和不同走向的多条平行线构成的面,通过分割和重新组合,形成弧线与直线的对比,线条不同弧度的对比,线与面的对比。平行线组成的块面如何划分,线条的弧度和走向如何设计,是装饰能够呈现和谐美观的视觉效果的关键点。在参考了一系列优美的梯田图案的构成,并做了许多线条组织的搭配效果图进行多番对比后,最终的呈现效果也令人满意。
这一组设计的灵感来源是“指纹“。指纹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个人标识,指纹在古代用作签字画押,是一个人身份与承诺的象征。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指纹的应用愈加广泛,出入海关口的闸机需验证指纹,解锁个人电子设备,公司上下班打卡机器等等,当代识别技术下,指纹已经成一个人的身份鉴别的标志。将指纹元素运用到设计中,缘于某次我将自己的指纹不小心印在刚刚做好的泥坯上,当下的第一反应是赶紧擦去。但当我凑近认真观察时,发现泥坯上的指纹线条根根走向分明,光滑的泥坯表面落下的是一个完整而清晰我的指纹印记。当下我意识到,这次偶然的失误,使我和我亲手创造的作品之间多了一层更直接、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近似于签名和印章,但又不同,名字是后天被赋予的,印章是人为雕琢而成的,而指纹是与生俱来的个人标识。
出于视觉效果和隐私安全保护考虑,将指纹的线条元素放大,夸张,变形运用到茶具表面的装饰设计中。在泥坯上做减法赋予指纹线条体积感,给指纹增加触觉效果。指纹区域涂上金属釉上颜料,和无光白釉面产生对比丰富了视觉层次,强化了视觉效果。目前这组产品装饰效果选用的是笔者自己的指纹,日后如果有将“指纹”系列正式推向市场的可能,考虑到当下年轻一代的个性化消费趋向,可以提供个人指纹定制款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