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授课|第二十讲:吕成龙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陶瓷馆导览”
国家艺术基金
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红绿彩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训》
2023年7月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红绿彩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训》第二十讲“故宫博物院陶瓷馆导览”由吕成龙研究馆员授课。课程前,朱乐耕教授介绍到,目前故宫博物院陶瓷馆是由吕成龙研究馆员主持改造提升的,他对场馆内的展品都非常熟悉,此次吕成龙研究馆员将结合实物为学员们介绍中国陶瓷的历史。
▲项目负责人朱乐耕教授主持
首先,吕成龙研究馆员对朱乐耕教授带领学员们来故宫博物院陶瓷馆参观学习表示欢迎,并向学员们简要介绍了故宫博物院陶瓷馆的历史。故宫博物院陶瓷馆由著名的中国古陶瓷研究专家陈万里先生于1952年主持创立。陶瓷馆建成后,几乎每10年左右就要进行一次大规模改造提升,场馆地点也在不断变更。同时,展出的器物、展陈的方式、展示手段等也逐渐丰富、多元。陶瓷馆是随着时代发展、特别是考古发掘资料的增多、文献资料的深入挖掘而得以逐步改造提升。改造提升是要把中国古陶瓷研究的最新成果吸收进来,同时也要运用已取得的最新科学技术成果。例如,陶瓷馆自1995年第一次引进人工照明后,于2021年开始使用最新的LED照明技术,这一技术的照度、显色性、频闪等参数符合了不同展品的需要,使展品呈现出最好的展示效果。此外,最新数字展示技术也被应用到展览中。2021年,改造提升的陶瓷馆获得的好评如潮,荣获了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和2021年度北京市博物馆优秀展览“杰出贡献奖”。
▲吕成龙研究馆员授课现场
随后,吕成龙研究馆员带领学员们参观了位于武英殿的新陶瓷馆。故宫博物院于2021年5月1日开放了由吕成龙研究馆员花费近3年时间主持改造提升的新陶瓷馆,新馆内展品数量由原来的400多件增加到了1100件,展品跨越年代从距今约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延续到民国时期,并按时代顺序和使用功能分17个主题展示,力求反映中国陶瓷绵延不断的发展历程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吕成龙研究馆员结合展品,深入细致地分析和讲解了新馆目前正在展出的10个主题内容。吕成龙研究馆员介绍道:早在距今约两万年前,我们祖先就发明了制陶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制作和使用陶器的国家之一;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夏、商之际,中国已能烧造原始瓷;到距今约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又创烧出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中国陶瓷由红陶、灰陶、彩陶、黑陶、白陶到原始瓷、青瓷、黑瓷、白瓷,以及五光十色的颜色釉瓷和色彩缤纷的釉下彩瓷、釉上彩瓷等,共同构成了绚烂多彩的发展面貌。中国陶瓷层出不穷的品种和源远流长的历史,印证了民族融合以及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堪称世界工艺史上的奇迹。吕成龙研究馆员对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制瓷工艺、器型、装饰技法、艺术风格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包括“类玉类冰”的越窑青瓷、“类银类雪”的邢窑白瓷、斑驳陆离的“唐三彩”和行销海内外的长沙窑瓷器、清淡含蓄的汝窑天青釉瓷、胜似美玉的龙泉窑青瓷、光致茂美的景德镇窑青白瓷、亮丽明翠的康熙朝青花瓷、画风苍劲的康熙朝五彩瓷、精描细画的明清斗彩瓷等。此外,吕成龙研究馆员对古代红绿彩瓷的发展、演变和被称为中国明代陶瓷发展史上的“空白点”、“空白期”或“黑暗期”,以及景德镇制瓷业17世纪的“转变期”或“转型期”,在材料、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方面也作了详细分析和介绍。
▲吕成龙研究馆员授课现场
陶瓷馆还充分利用武英殿东西配殿,展出清代大婚成套用瓷、进膳用瓷、陈设赏赐用瓷、祭祀用瓷、宗教用瓷、万寿成套用瓷等6个主题。外销瓷则放在武英殿西北角的浴德堂展出。武英殿东配殿北值房则集中展示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故宫博物院几代专家到全国各地古陶瓷窑址调查、采集的100多个重要窑口的1100片瓷片标本。
吕成龙研究馆员认为自己40年来就是在做一件事,即守护好、利用好故宫博物院收藏的30多万件陶瓷文物,并在讲解过程中,反复强调“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文物”,“动用器物类文物,应双手‘捧持’,而不要单手‘搬边’、‘提梁携耳’”。对吕成龙研究馆员来说,主办每一次主题展览,都要建立在深入严谨的学术研究基础上,有研究才能充分发掘展品背后的故事、分析展品的文化价值、探讨展品的精神内涵,而这也是为何故宫博物院将“学术故宫”作为建设体系之一的原因。吕成龙研究馆员的博学致用、研深悟真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每位学员。
▲吕成龙研究馆员授课现场
最后,朱乐耕教授对吕成龙研究馆员针对我国约两万年陶瓷历史的异常精彩的讲解表示感谢,同时他也认为,学员们的此次参观学习对于深入认识中国陶瓷发展史,以及红绿彩艺术都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合影
吕成龙,现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器物部首席专家、故宫研究院陶瓷研究所所长、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等。曾荣获“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称号,获得政府特殊津贴,任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长期从事古陶瓷鉴定、展览、保管等研究工作,注重各个历史时期陶瓷造型、纹饰、胎釉彩、烧造工艺和款式特征等研究。出版过《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中国古陶瓷款识》等学术专著,主编过20多部专业图书,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过逾百篇学术论文和文章,多次应邀赴美国、德国、法国、土耳其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作学术交流和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