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 |【寂境·生长-麻汇源瓷画展】作为创造者的真实
2021-09-24

图片

麻汇源 |  作为创造者的真实

文/程小雨

       不久前,第十二届日本美浓国际陶瓷展最终审查结果出炉,公布了178件来自世界各地的获奖入选作品,青年艺术家麻汇源凭借其《瓷》系列作品摘得了这项全球顶级陶艺展的桂冠,获得了唯一最高奖。作为全球最热门的陶艺大展之一,国内诸多优秀陶艺家曾入选该展,此次麻汇源斩获该陶艺展的终极大赏在整个陶艺界引起众人瞩目。这不仅仅是他作为一个艺术家个体多年在陶瓷绘画领域以其独特探索而获得的陶艺界最珍贵嘉奖,更是凭借其理性而脉络清晰的创造积淀为陶瓷绘画这一独有艺术门类作出的有效代言与发声,这不得不让人重新思考和正视一个近些年来不断被反复探讨的问题,何为陶瓷的本体语言,陶瓷绘画自身的语言又在以何种逻辑被提炼和纯化?

图片

麻汇源获奖作品《瓷系列》

       事实上,麻汇源近些年一直以其充满强烈个人特质的创造在诸多重量级陶瓷大展中崭露头角而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青年艺术家。从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影战》系列作品到《梦》系列再到以陶瓷器皿为图式和符号的《瓷》系列至最近即将推出的《M瓷·M器》系列作品,麻汇源不仅在这些不同系列作品之间彰显了其创作上的跨越与张力,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这贯穿了一个青年艺术家即已充分显露的理性、真实、独立,这些鲜明的个人特质使得我们在梳理和上溯其创作路径中感到这必定彰显为一种充满逻辑线索和脉络的探索痕迹,并被以他个人持续内敛的工作方法论所一以贯之。

图片

麻汇源作品《影战系列》

       正如他所说,“用心创作中的每个作品每个点将连成一条线,线的尾端便是创作者一生独有的印记”,而我感到作品将为一个创作者重新命名自我,其将垒砌的“高塔”必定塑造一个抽象而又精准,一个在理性中同时完成抒情的自我形象。而后者几乎像是一种精微的炼金术又如同信条般渗透在麻汇源每一时期的创作中,时间的瞬间与永恒、存在之维的广阔被以宁静与自由、荒寒与孤独之中的丰富性呈现。

图片

麻汇源作品《M瓷-M器之三》

       九月,麻汇源将在三宝蓬美术馆举办他2021年首次个展,这次个展将展出他最新的创作《M瓷·M器》系列作品。 我们将看到《M·瓷器》系列延续了其《瓷》系列作品的探索,但正如作品以M作为麻汇源个人标志性属性的命名所暗示的,该系列作品更为强烈而显著地彰显了两者间所架构起的个人创作演化路径与语言逻辑。

       如果说,此前的《瓷》系列作品中,麻汇源将景德镇千百年来的陶瓷器皿这一独有的文化景观在陶瓷绘画中作为一种极具识别性的图式与符号加以建构,并试图在视觉的毫无纷扰与纯化审美物象的形式语言中,彰显物象之间纯粹的秩序感和结构方式时,令我们坠入某种文化地理与精神版图被同时精准呈现的视觉样式中而捕捉到一种无与伦比的内在宁静的话,那么《M瓷·M器》系列作品在延续《瓷》系列的图式语言基点上,则出现了另一重分支细密的探索和语言推衍。

图片

麻汇源作品《M瓷-M器之一》

       麻汇源以《瓷》系列中瓷器的形态为图式,以其日常所在的三宝蓬三号艺术街区主灰色和自我情绪为感知源创作了《M瓷·M器》系列作品。较之与《瓷》系列所建构的近乎完美的物的形态和纯化的色彩语言、高度理性而宁静的作品气质所不同的是,《M瓷·M器》则以一个创造者日常孤独的存在为精神镜像,凝重的灰色系被作为指涉万物的颜色,彰显为一种似乎来自古老时间之渊的荒寒之境。在此,陶瓷绘画中的“器”被逐渐除去了完美的形态,“器”走向了存在的自由,甚至因为某种残缺、真实,而获得了另一重自在自足的形象。如果说《瓷》系列作品是对事物样态的建构,《M瓷·M器》系列尤其在《M器》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与之对应的消解,这种消解不再让我们的视觉依赖精准去读解事物的完整性,而是在“形”的消隐与残缺中进入另一重被深化的精神内核。
图片

麻汇源作品《M瓷-M器之一》

       从《瓷》系列到《M瓷·M器》我们看到,前者似乎更多地承载一种在地文化景观属性,偏向一种文化版图的书写性,而《M瓷·M器》中“器物”的自由自洽形态更指涉人之存在状态,是对人之精神的深入叩问与映射,切近自我那真实、孤独的个体性。因而麻汇源九月份的个展被他命名为《寂静·生长》,隐喻着在孤寂的三号艺术街区,他与万物皆在自然生长,孤寂之境,亦是生长之境。

图片

麻汇源作品《M-器之一》

       必须值得一提的是,一如麻汇源将作品视为个人的鲜明痕迹与烙印一样,在其作品中我们也能一再地洞悉被其奉为人生信条的东西。他认为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品性即真实,真实,在我们的对话中一再地被强调。我认为在他的创作中这种真实彰显为作为一个艺术家个体情感与存在状态的真实,同时这真实必须由他面对陶瓷这种独一无二的媒介与材料时所具有的的自由与有效性建构,亦即他可以驾驭这种材料完成他的个体情感、精神诉求、绘画语言之间的共冶一炉。

图片

麻汇源作品《M-器之二》

       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一幅近乎完美的作品背后事实上是一个艺术家面对材料时无数次的试验,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劳作。无论是《瓷》系列还是最新创作的《M瓷·M器》系列作品中,对材料,对泥性与釉本身的语言驾驭,以及由绘画性本身共同建构起的独属于陶瓷绘画的本体性语言就像被精准提炼的结晶物一般显现,这种真实指向的是作为一个创造者的素养,材料的物质性近乎被演绎为精神的辉芒,作品的内核必定以由此构架的可供推敲的严密结构性作为一种显著的语言逻辑支撑,在此,亦可以想象麻汇源作为一个持续的探索者所恪守的方法论,探索被视为一种朴素的、恒久的劳作,探索被视为面对材料时一种物我身份转化的对话与彼此回应,被视为自律精神之后的独立自处。

图片

麻汇源作品《M瓷-M器之五》

       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伯格曾在他的著作《简洁如照片》中曾写到,“一件画作何时完成,不在于它与存在事物的最终契合,而在于画家感知或预见了被观看的理想时刻”。我认为这种感知不仅仅是独属于画家的经验,这种感知可以被视为拉开时空距离的双向感知,亦即作为观看者在这样的一幅作品之前能够同样感知作品被画下时画家对于这种理想状态的预见性。也许这种双向感知的经验也一定为麻汇源所熟知,因为其作品中所显露的作为一个创造者的开阔智识与笃定的语言探索似乎正是对这种感知路径的编码和预设。无疑,正如此刻作为一个艺术写作者的我,想象被阅读的经验似乎令我进入一种身份的置换,被阅读事实上此刻是我们的观看与凝视滑入创造者那深邃的精神之渊。

图片

图片

图片

程小雨,85后,艺术写作者,兼事诗歌与随笔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