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陶瓷工作室内,我们见到了正在进行创作的刘建军,今年49岁的刘建军是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从小就对陶瓷艺术非常感兴趣,追随中国陶瓷美术家王云泉学习山水瓷画艺术多年,如今的他是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釉下五彩)传承人,从事陶瓷艺术行业已有30多个年头。

因为我父亲母亲,爷爷奶奶都是光明瓷厂的职工,从小就在那个就瓷厂边上宿舍生活的,从小就跟陶瓷打交道,小时候就在窑里作坊里,那里长大的那里玩的。自己到了80年代中期,我父亲自己搞了个小厂,做这个陶瓷,我觉得那时候叫小作坊经济改革开放,那时候一直在帮助我父亲,窑里作坊里的所有的程序,因为我们都比较熟悉了,那时候包括所有的泥巴进窑开窑,我们都亲身经历过,从小就是那样过来的。

刘建军告诉我们,他从2000年开始,从釉上创作转型为釉下创作,因为他觉得这种技法更加适合自己,能够更好的发挥。

我觉得(釉下)的技法比釉上更容易发挥自己的个性。自己用笔方面能够挥洒自如一点,釉上就有点局限性的,每次画画的时候就很规矩了,釉下个性化方面发展发挥的比较好一点。

刘建军师从中国陶瓷美术家王云泉,王云泉是景德镇山水瓷画一代宗师,“王氏山水”创始人,名扬海内外,回忆起当年的前景,刘建军现在还是记忆犹新。

王云泉老师,我的家是1984年成为邻居,我爷爷跟他是玩的相当好的朋友,我从小就在我爷爷那里生活,就是我到我爷爷那里的生活暑假,王老师每次看到我小时候比较调皮,比较喜欢爱好美术,他就开玩笑说,小孩子不要读书了,就到我这里学画画了,那时候我说画画没什么意思,就是跟着单独学徒就没意思,自己读书就考的师范美术系,毕业以后参加了工作。然后重新在1991年的时候,重新来看一下王老师的作品,感触就不同,因为在学校学的这些美术知识,通过这些知识再回过头来看一下王老师的东西,对我感触很深,就决定跟他学习,王老师也答应教我。


刘建军认为,画好山水画没有什么捷径,方法就是要去多看多想,多走出去写生,与大自然接触,去感触,才能创作出具有自己风格的山水。

山水画的要求,经过长时间的一个基础练习,再一个自己出去写生的,积累的这些知识,这些取景这些知识,所以每年基本上有两三个月在外面写生,去大好河山看一看、多走走,再就是一些历史山水画,名人的作品多仔细的看,多看多想。


刘建军的山水瓷画,得其恩师王云泉遗韵,广采山水画名家的画风画技,其构图简洁明了,意境宁静高远;用笔不拘成法,雄浑豪脱;或工致秀丽,细密清妙。其作品具有寓情与理、工整严谨、富丽鲜明、苍峻秀逸、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作品获省、市级多项奖,并被多家省市级博物馆收藏,深受海内外各界人士青睐。

有5种颜色。它的搭配就是颜色和颜色相搭配,有时候效果不好的话,会很土。搭配的好的话,它的红和绿搭配的好,搭配的很和谐,整个的装饰就漂亮了。技艺方面自己再专心研究,把这个当作自己一生的爱好来对待,这个不说职业的,爱好吧!说职业的话,我们现在已经是职业的,那个简单的生活,都要来源于陶瓷,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就是想把这些作品做到精益求精,把层次更上一层楼,把它做的更好。

在从事陶瓷艺术的道路上,刘建军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郑勇便是其中一位,两人对于青花都是情有独钟,大家经常在一起交流创作心得。

我和刘建军老师是挚友,这十几年来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都喜欢青花,而且都比较特别喜欢青花山水这一块。我们这么多年互相学习,互相探讨研究,在这一块我们共同成长,就是刘老师在青花山水这一块是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对于未来的道路,刘建军老师表示,他希望自己能在陶瓷山水这方面更进一步,超过自己以往的作品,多加创新,而在陶瓷艺术这条道路上,他也将继续坚定不移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