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窑柴烧红钧釉陶塑----佛山石湾陶艺的“翡翠”
2021-09-15

 

图片

石湾龙窑红钧釉公仔

       佛山石湾陶艺釉彩,是石湾陶艺历经数百年,磨砺出的由淳朴走向绚丽的一道风景。   

       石湾釉的独特在于,从最简单实用的功能,到石湾人创新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自己的独有的审美特色和艺术个性,成为极具岭南文化地域风格的艺术奇观。  

       佛山石湾窑的釉料分两大类:一种是植物灰釉,另一种是矿物釉。  

       植物灰釉是用普通的稻草灰、谷壳灰、桑枝灰、松木灰、杂木灰等选择其中的一种或数种作为基材料,再根据需要加入河泥、石灰、玻璃等物料组成,加入石灰的为石灰釉,加入玻璃的为玻璃釉。    

       矿物釉是用玉石、玛瑙、石英、石灰、蚧壳、含金属矿物等选择其中的一种或数种经粉碎研磨后再加入金属氧化物颜料组成,称石釉或宝石釉。

图片

刘传《夜盗红绞》33-15-19cm

图片

刘传《布袋山人》23-13-10cm

       石湾窑著名的红釉即是以石灰釉为基础,加入硼砂、瓷器粉、白石、玻璃、铜屑等制成。正是由于各种植物和矿物灰屑的调配,使石湾的釉色变幻多彩、独具魅力。

图片

庄稼《皇帝(刘备)》42-22-20cm

图片

庄稼《笑仙》24-24-20cm

       石湾陶艺釉色中的“石榴红“又称石湾红,有大红、朱红、石榴红、三稔红、铁锈红等,釉色鲜艳,华丽凝重。

图片

刘泽棉《饮酒钟馗》28-32-16cm

图片

刘泽棉《济公》32-27-18cm

       其中石榴红很具代表性,釉面红里透着律动的花纹,细看中带棕眼且出筋骨,转折处闪烁金斑。这种红釉除用于各种器皿外,还用于动物和人物陶塑,律动的纹理正巧与动物皮毛肌体的纹理或人物的衣纹相吻合,形成独特的魅力,成为典型石湾釉色中的代表。

图片

廖洪标《李逵》44-20-16

图片

廖洪标《悟法禅宗》40-23-67cm

       石湾陶塑多以石榴红釉、钧釉、哥釉为主。这种传统植物釉配方在柴火龙窑的高温下,色釉在边刻菱角的部位慢慢挂落,使得人物的衣纹形成自然的黄绿色皱折,这种红中带绿的边纹,在行家话里叫做“灯芯边”。这种浑然天成,栩栩如生,飘逸自然的造型流动感,与传统国画的写意精神极为相似。

图片

黄松坚《幸福和合》35-30-23cm

图片

刘炳《李白醉酒》23-24-16

图片

刘桂乐《李逵杀虎》30-46-40cm

图片

刘藕生《摘星罗汉》67-15-13cm

图片

马海《广陵散》43-43-25cm

       佛山石湾陶艺在解放后,出现人美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三个发展与创作鼎盛时期。分别以白胎白碧釉精美陶塑的“白金时代”、反映时代特色红色经典陶塑的“黄金时代”和中国历史人物龙窑红钧釉陶塑的“翡翠时代”;尤其20世纪80-90年代,是当代佛山石湾陶艺的高峰,其代表作品集群是大批龙窑柴烧红钧釉陶塑,也是当时石湾美术陶瓷厂大师云集,星光熠熠的里程碑时代,正值盛年的刘传、庄稼、刘泽棉、廖洪标、梅文鼎、曾良、黄松坚、刘炳,以及刘藕生、马海、刘桂乐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石湾陶艺才俊的杰出之作,收藏界称之为石湾陶艺的“翡翠”,这些作品至今仍然是石湾陶塑的最高造诣和传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