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妙绝伦的景德镇佛教陶瓷
2021-09-08

图片
清代乾隆粉彩绿地八宝喷吧瓶

  由于佛教陶瓷相较贵重金属而言成本较低,易于塑型烧造和保存等优点,所以在历代都有大量的烧造佛教陶瓷,供奉在我国寺庙和百姓家中。可以说佛教文化丰富了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而陶瓷上的佛教文化内容又进一步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佛教陶瓷的类型分为佛教陶瓷造像(主要有佛像、菩萨像、罗汉、大德高僧、沙弥等);陶瓷上的佛教纹饰图案;陶瓷佛教专用品(祭祀用品如五供、香炉、庙堂摆件,寺庙建筑陶瓷构件、舍利子棺椁等)。在景德镇漫长的陶瓷烧造历史中,佛教文化与陶瓷烧造形影不离,是景德镇陶瓷的重要表现内容。

  元代青花云龙纹象耳大瓶

  至正十一年(1351)景德镇出品的青花云龙纹象耳大瓶,此瓶成对,高63.3厘米,直径21厘米;瓶盘口,长颈,瘦腹,台足,颈部两侧各附一象首环耳。形制高大魁伟,胎质洁白,釉色透明,青花色泽靓丽浓艳;纹饰及铭文均相同,是现存最为重要的、有确切纪年的典型元代青花瓷器;自口至足共绘九层纹饰,顺序为缠枝扁菊、蕉叶、飞凤灵芝、缠枝莲、四爪云龙、海涛、缠枝牡丹和覆莲杂宝,层次清晰,繁而不乱;颈部蕉叶纹之间书有纪年铭文:“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瓷瓶上的文字就写明了是寺院定制用瓷,并有明确年份记载。现被英国伦敦大学亚菲学院斐西瓦乐·大维德中国美术馆收藏。

  清代乾隆粉彩绿地八宝喷吧瓶

  清代乾隆时期景德镇烧制的粉彩绿地八宝喷吧瓶,瓶型来源于藏传佛教中的法器。器身主体纹饰为1 、宝瓶、法螺等多彩八宝纹,以缠枝莲枝连为一体,瓶身上下满饰纹样,华贵富丽。“佛家八宝”亦称“吉祥八宝”或“八吉祥”或“八瑞相”等,依次为宝瓶、宝盖、双鱼、莲花、右旋螺、吉祥结、尊胜幢、1 ,以象征吉祥、幸福、圆满。即“轮螺伞盖花罐鱼长”,有一定的寓意,排列顺序为:1 、宝伞、金鱼(双鱼)、宝瓶(贯)、莲花、法螺、盘长、白盖。1 象征大法圆转,万世不息;宝伞象征张弛自如,曲覆众生;金鱼(双鱼)象征坚固活泼;宝瓶(贯)象征福智圆满,具空无漏;莲花象征出世超凡,无所污染;法螺象征有菩萨意,妙音吉祥;盘长象征回环贯彻,一切通明;白盖象征遍覆三千,净一切业。粉彩绿地八宝喷吧瓶,既是乾隆以来西藏大量的佛像及法器进贡宫廷的贡品,又是见证西藏和中原王朝皇室之间这种宗教往来越来越频繁的史料。

  现代的“滴水观音”

  新中国成立后,陶瓷教育和科研的发展,使景德镇陶瓷生产和陶瓷艺术创作发生巨大变化,佛教陶瓷的生产创作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文革”前,由于政治原因,景德镇基本不生产佛教相关的陶瓷,只有雕塑瓷厂和艺术瓷厂等几家瓷厂生产部分佛教用瓷(或佛教题材艺术瓷)供出口换取外汇,国内也无佛教用瓷的需求。“文革”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对佛教相关产品需求,逐步恢复了传统佛教陶瓷雕塑的创作生产。尤其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蔡敬标创作的“滴水观音”等,皆是佛教题材艺术瓷雕的精品,风靡全国。(来源:景德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