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艺委会人物专访

艺术家 白明
白明,1965年生,江西余干人,中国当代艺术家,中国现代陶艺发展重要推动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会员。Q: 自由撰稿人 于伶娜
A: 艺术家 白明
(访谈内容如下)
在景德镇举办“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您觉得具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您期待看到一个怎样的展览? 由景德镇来举办“瓷的精神”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可能会比在北京、上海,或在其他的一线城市举办这样同类的展览要显得更加具有地域意义,具有连接瓷的源头与未来的现实意义。双年展应该成为有学术诉求,以呈现国际陶瓷艺术在今天的发展面貌为主要目的高规格展览。尤其是这项展览由景德镇陶瓷大学和教科文组织两个机构作为学术承办单位,一定会将他们的专业评判标准和对艺术创造的引领在这个展览中得以体现。它们一个拥有全世界陶艺家组织的协会背景,一个拥有专业大学的教育背景,我相信这样的组织结构一定会使本次展览达到大展所诉求的学术目的。如果说有什么期待,我更希望它不仅是一个有成就的知名陶瓷艺术家的汇集,它更应该敏锐地关注世界陶瓷发展的趋势,敏锐地发现更年轻一代陶瓷艺术家的探索和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所呈现出来的新的表达。当下全球陶瓷艺术的鲜活状态应该是这次展览最核心的呈现。
白明|生生不息 大英博物馆收藏
景德镇号称世界瓷都,一千余年窑火不断,创造不断,为世界的瓷文化做出了璀璨而炫目的贡献。这样一个瓷都正在面临新的转型时期,传统与当代、技术与材料,陶瓷艺术的从业者与独立的陶瓷艺术家都在为瓷的精神和表达倾注心血。我认为瓷的精神不再是一个清晰的、有固定解释的主题,瓷的精神本身就包含了自从瓷的诞生至今以来的一切的发展与变化。如果“精神”有一脉相承,那么只有不断更新、呈现泥土与火的鲜活魅力、重视创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无限创造与热爱,才是瓷的真正的精神内质。Q
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委会主任,对即将参展的陶瓷艺术创作者,您有什么想说的? 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的宗旨与行业协会、产业协会的需求是不同的,我们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的总宗旨和美学诉求的统辖下工作,我们更加注重艺术家的创造,更加注重陶瓷艺术在新时代、新思想、新材料、新工艺的尝试下所诞生的新的表达。对即将参展的陶瓷艺术创作者,我不只希望他们能够在陶瓷艺术本体的创作表现上有所拓展,还希望他们能够带给我们意料之外的陌生与惊喜,我最不愿看到的是,凭我们已有的经验和想象,以及其它同等类别的展览可大致预判的“熟悉”的展览,哪怕这样的展览拥有重要的名人和众多的参与者,我也不认为这个展览是我最期待的效果。我期待的是超出我知识背景之外的作品带给我的惊喜。
白明|器-形式与过程 瓷,2019年,18-22cm可变
双年展的定位是追求高品质、国际化,以您的国际视野判断,参展作品应该具备哪些特质?A
所有近年来国内、国际上举办的展览大部分都是以高品质、国际化为诉求的,其核心不是因为提出“高品质、国际化”就高,而是主办是否真正拥有评判的高度和国际化眼光,核心是展览所容纳的作品和参与者的高度,他们的水准高低真正决定展览的诉求以及展览的水平。如果说从国际视野来预判参展作品有哪些特质,我希望看到作品中神奇的想象力!与人的生命活力有关的关于陶艺的创新与不同,在形式、材料、工艺、思想、观念、手法上的无限创造力。 您经常鼓励学生和年轻艺术家主动参与展览赛事,能否以您的亲身经历谈谈参加展览评选对自己的艺术之路会有哪些帮助? 年轻艺术家和学生参加一些展览和赛事非常重要,不完全因为是他们需要平台让别人看见,更重要的是,和一批有才华的艺术家在一个空间中的展览可以快速而深刻地映射出艺术家本人在这样一个群展之中所处的“位置”。 这种比较中的思考与单纯艺术家个体在创作时的苦思冥想是完全不一样的。这种多样性的互衬、互证使艺术家得以敏锐了解艺术与时代与未来的关系与发展趋势,并相互学习,寻找和体悟到真正艺术求异的可贵性。以我的经验,这样的展览往往给艺术家本人带来的深刻改变远远大于单纯的渐进性学习和技术性磨练的提升。越是具有国际性、专业高度的展览,这种学习的提升越是富有成效。
“醍昂——白明的国度” 展览现场,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2017年
您在景德镇有过学习、研究陶瓷工艺的经历,之后又出走国外,参与国际陶瓷艺术交流,如何看待景德镇的传统工艺与当代陶瓷艺术之间的关联? 我在景德镇的制瓷经历和研究以及出版有关景德镇传统制瓷书籍的经历,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既深入系统地了解,又客观地将个体置于旁观者的角度加以研究和印证。这种内外的位置转换让我对景德镇的陶瓷传统和制瓷工艺有了自认为有别于单纯研究传统制瓷工艺的研究人员,又有别于排斥学习传统技艺的只将陶瓷当作材料的艺术家角度。我认为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已经自成体系并源远流长,且由此形成了景德镇传统陶瓷的独步天下,其薄如纸、声如磬的美誉也是建立在这独特的精湛工艺上。 当代的陶瓷艺术完全可以与传统陶瓷工艺并存不悖,它既可以借鉴传统陶瓷艺术的工艺,创作出新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建立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观念的基础上自成体系。我不认为每一个艺术形式或表达方式都要去寻找与传统某个具体工艺、审美之间的必然联系,它既可以游走于传统与现代两个独立空间之间,也可以成为它们互相联系的载体。在传承链接上的基因关系是任何艺术形式都切割不掉的,无论多么前卫和当代的艺术。
白明|大成若缺、管锥篇,“大地和鸣”个展现场,比利时凯拉米斯陶瓷博物馆
“我的作品和我的现实生活与这个时代在大多情况下是脱节的,只有那种混淆了许多界限和虚实的游离着的‘异域’之象在我的作品里出现才是我最信任的真实与安慰。”怎么理解您的这种阐释? 这段文字是我创作状态的真实呈现。对时代的表达、对现实生活的表达,有人用的是直接的方式,就像有人在这个时代直接喊口号,而有人可能会写诗歌,有人会写小说,也有人会写寓言,有人写穿越剧,也有人写科幻剧,而这些对我都不适合。我适合于我看到的、我体会到的、我关注到的,我都愿意在心里让它沉浸一会儿,给它一些空间,给它一些时间,然后它类似于饥饿后需要进食,然后通过消化给予能量,让我觉得生命真实。我的创作就喜欢在这样消化产生的真实感受中去表达,做到这一点,其实与最初打动你、影响你的,真实的生活和具体的时代的现场感可能已经脱节了,但在这脱节的过程中,我认为我的表达也更加真实,更加形离神合。而往往在这样混淆了界限和虚实的、游离的“异域”之下,才是我最敢信任的真实与安慰,这不仅是一种文字表达,也是我的生活感悟。用这样的方式来看待我创作作品的情感是否真实,也用这样的方式来证明我作品与我的生命是否真实。
由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国对外文化品集团有限公司、国际陶艺学会共同主办。面向全球征集作品,报名截止日期为2021年9月10日。每位作者限2件(组)作,请通过网络发送作品图片,入选后再邮寄作品。1. 高岭奖(金奖1名,奖金20万;银奖3名,奖金10万/人;铜奖5名,奖金5万/人)
2. 金意陶奖(20名,3万/人)
3. 陶溪川新锐奖(30名,2万/人)
(奖金为税前人民币。以上所有获奖者将同时获得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陶艺工作室1-3个月的驻场创作资格,2年内有效。)
1. 展览作品将关注陶瓷与个体、集体的关系,围绕陶瓷与社会、陶瓷与历史、陶瓷与国家、陶瓷与城市、陶瓷与生态、陶瓷与科技的艺术表达。
2. 提倡陶瓷的传承与创新,新材料、新工艺在新时代的表达,理念新颖、技艺精湛。鼓励工艺技术当代转换的感性特征与美学特征释放。强调作品在跨文化、跨区域中反映自己所属的文化以及区域材料的文化传承属性。
3. 初评:每位作者限投2件(组)原创作品。提供分辨率不低于300DPI,文件格式为jpeg或jpg(如果是TIFF格式,请打包压缩成ZIP或者RAR文件),大小在5MB~100MB之间的电子照片,照片应标注作品的不同角度和尺寸。
本次展览采用线上报名,PC端和手机端均可完成报名:
PC端:登录双年展官方网站http://www.cjicb.com,下载《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作品申请表》,填写后发送到邮箱:info@cjicb.com,投稿邮件标注作者姓名。
手机扫码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