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上的釉水是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的物质,加以水稀释,涂在瓷器、陶器的表面,烧制成有玻璃光泽。现在我们通过对“釉色”和“釉面”的特征对照,区分出“化学釉水”与“矿质釉水”的从而对瓷器鉴定的方法之一。



乌金釉:在色调上乌黑如漆、光泽发亮。我国名贵高温色釉之一。清代康乾年间景德镇著名瓷釉(注:乌金釉是在定窑和建窑的瓷釉基础上创新得出的,同时得益于产于景德镇本土的乌金土,这种土含铁量在13.4%,色泽纯正)。乌金釉属“铁系釉”。在生坯上施釉1至1.5毫米,以1250℃左右温度烧成。



冬青釉:在色调上青中泛绿,釉面浑厚明亮,质坚有寒光,故名“冬青釉”。大清乾隆朝以后景德镇的著名瓷釉。也叫“冻青”(注:冬青釉是实际上是仿北宋东窑瓷釉而制,所以原本应该叫作“东青”。景德镇在明代时只仿釉色,乾隆朝冬青釉瓷盛极一时,后来把高级瓷泥生产的冬青釉瓷叫做“东正器”)。冬青釉属“铁系釉”。在生坯上施釉厚1.5毫米,以1300℃温度烧成。



茶叶末:是由督陶官唐英研制官釉时新创的,最开始分为“鳝鱼黄”、“皮绿”和“黄斑点”三种单独色釉,后整合出在色调上呈暗绿色,又散布着暗黄色星点的一种瓷釉,看上去像茶叶细末,被叫做“茶叶末”(注:茶叶末釉面呈亚光状态,一般研磨的颗粒较粗,故意保留较大颗粒的铁、镁与硅酸化合物,可使暗黄色星点形成机理,从而产生结晶)。茶叶末是清雍正朝景德镇著名瓷釉。茶叶末属“铁系釉”。在生坯上施釉1毫米左右,以1250℃至1280℃温度烧成


祭蓝:在色调上鲜艳发亮,釉色不流淌,无纹理,呈色稳定(注:是从天蓝釉的基础上创新出来的,因为釉色积淀深沉,又叫“积蓝”)。清代著名瓷釉。在祭蓝釉烧成的瓷器上,用金水描绘各种花卉图案再经红炉焙烧,形成“祭蓝描金彩”(注:这是釉下和釉上综合装饰手法,耀眼,相得益彰)。祭兰以钴为着色剂,配以釉果、长石,以钙、镁做助溶剂。在生坯上施釉,以1280℃至1320℃温度烧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