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里的革新:陶瓷垃圾的“归宿”不该只有填埋场
2021-08-24

图片

只要环顾一下四周你就会发现,陶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从水杯、花瓶、各式各样的餐具、墙面或地上的瓷砖等建筑材料,到卫浴用具,几乎都离不开对陶瓷的使用。

 

自古以来,中国就以盛产陶瓷而闻名,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陶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仍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陶瓷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无论是陶瓷的原料、生产、加工还是丢弃的过程都给环境造成了破坏,也因此越来越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陶瓷生产和消费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陶瓷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因此,回收废弃陶瓷打造新型材料,推动陶瓷行业的循环经济显得尤为迫切。

 

 


 

#01

赏心悦目的陶瓷也有阴暗面-

 

 

中国是全球陶瓷行业的制造和生产大国,每年陶瓷的产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随着产量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成为陶瓷行业备受诟病的问题。

 

陶瓷行业污染主要来自生产陶瓷时排出的废气、废水和废料。在陶瓷生产的燃烧和煅烧阶段,会释放出大量 SO2、NOx 和氟化物等气体,这些散发着“酸臭味”的有害气体如果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将造成酸雨、大气污染甚至是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和温室效应等严重后果。此外,淋釉、生产工序以及清洗工具的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水,给水源和土地植被造成污染。

 

 

图片

△被肆意倾倒的陶瓷废料堆

 

 

另一方面,陶瓷废料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根据期刊《工业建筑》2017年的一篇研究显示,陶瓷生产的过程会产生5%至26%的废料,仅在佛山的陶瓷产区废料年产量就超400万吨,全国的陶瓷废料年产量则高达1000万。广东潮州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地,据统计,该地仅卫生陶瓷企业每年就要生产超过5万吨的工业垃圾。

 

对于这些陶瓷废料,大多工厂会直接采取填埋处理,“陶瓷与生活垃圾没有分类,目前当地政府也没有相应的政策与计划去处理。”著名陶瓷艺术家、Yi Design祎设计 创始人之一兼乐天陶社社长郑祎在采访中告诉我们。缺乏规范化的处理方式不仅占用了土地资源,也污染了周围的水、土和大气环境,给地球生态带来极大的危害。

 

除了生态环境的污染,陶瓷行业还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紧缺和原材料匮乏。高岭土、石英、氧化铝、粘土、砂石等矿产是陶瓷制品的主要原材料,且都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据称,仅仅是我国的陶瓷建筑行业,每年消耗的天然矿物资源高达三亿吨。由于高度依赖瓷土资源,大量的陶瓷生产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枯竭。

 

以景德镇为例,拥有上千年制瓷历史的景德镇开采高岭土的时间长达1700多年,长期超负荷的开采活动和浪费行为,导致高岭村的瓷土资源逐渐被掏空,2009年,景德镇被列为国家资源枯竭城市。当本地资源匮乏,靠从外地采购原材料不仅会增加制造成本,运输过程也会产生碳排放,并不适合作为解决问题的长久之计。面对这些问题,艺术家和陶瓷专家们开始尝试循环利用陶瓷废料,并开发出创新性的再生材料,以此减少原材料的开采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02

陶瓷垃圾何去何从?

 

 

再生回收陶瓷目前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将陶瓷废料作为天然骨料的替代品,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已颇具成效,且已成功投入商业生产。“将废瓷材料作为成分研发新的骨料配方,使其能与混凝土工艺完美糅合。配合上广泛实用性的视觉美学和功能设定,辅之精细机械化的车间加工技术,赋予废弃陶瓷全新运用形态与设计价值。”本土创造的创始人许刚为我们介绍道。

 

 

图片

 

图片
△ 户外公共家具——椅子:”梁”
 
 

设计工作室本土创造一直在积极深入研究陶瓷废料(包括但不限于潮州日用陶瓷和佛山建筑陶瓷),他们希望可以通过陶瓷回收项目,开发出可持续且高质耐用的日常设计产品。通过材质与设计的创新性转化,本土创造目前已经在建材、室内外家居与城市公共家具领域建立起产品表达,产品线包含了室内的灯具、桌几与配件等。

 

 

图片

△UCCA Exhibition, Collection of Viessmann Inc.

 

图片

△Recycled aluminum, discarded porcelain

 

 

将陶瓷废料与金属等工业垃圾结合,是再生陶瓷的另一创新途径。Recycled China 是美国艺术家 Thomas Schmidt 和 Jeffrey Stephen Miller 一起创办的设计工作室,在过去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将中国制瓷工厂的陶瓷废料和其它工业废料转换成具有独特美学风格的艺术品或功能性产品。

 

 

图片

△"碎瓷贴花一号”瓷砖

 

 

工作室研发的其中一种新型工艺,可以将陶瓷等不同废料混入可回收的熔融铝中,融化的铝在材料之间自然流动并快速冷却,产生了独特的肌理效果。这种材料的特点是较为轻盈、尺寸灵活,可以适应不同空间的应用需求。此外,Recycled China 还回收贴画纸(瓷器的一种表面装饰),再造成色彩丰富的“碎瓷贴花一号”的瓷砖。

 

 

图片

 

图片

△YiTile by Yi Design

 

 

另一种新型的再生陶瓷材料,还可以做到不使用混凝土,并实现90%以上由回收陶瓷制成。最初,Yi Design 的第一款产品 YiRazzo 是一种由陶瓷废料碎片混合水泥制成的实验性水磨石材料,之后,考虑到水泥制造过程对环境的危害,他们又开创性地研发出不含水泥的新型材料 YiBrick 和 YiTile。他们希望打破“开采-生产-应用-废弃”的传统生产模式,打造“回收-再利用-再造-再生”的闭环。

 

 

图片

△YiBrick by Yi Design

 

 

郑祎告诉我们:“我们的回收材料能达到100%的利用率, Yi Design 创始人尹一研发的再生产品是可循环再生的,比市面常见的透水砖性能更强、更透水,且不需要用到水泥,可以不断地回收再利用。”目前,他们的工厂正在投入建设中,相信很快就能实现大量生产,通过陶瓷行业推动生态环境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Yi Design 的实验室和工厂位于景德镇,据称,景德镇传统的陶瓷工厂,次品报废率达15%至30%。在成型、施釉、焙烧、贮存及运输等工序中会产生大量的胚体废料、烧成废料和废釉料等。为此,今年开始,Yi Design 与乐天陶共同发起了“愚公移山”景德镇废料回收计划,他们在乐天陶社创意市集设立陶瓷废料回收点,并将搜集到的材料用于 Yi Design 的技术研发及产品生产,帮助这些废料获得“重生”。

 

 

 

#03

绿色转型助窑火生生不息

 

 

过去几年,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各地相继出台了针对陶瓷行业的环境标准和相关政策。2018年,由生态环保部颁布了《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陶瓷砖瓦工业》,旨在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事业单位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2020年,生态环境部的《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陶瓷制品制造》生态环境标准,规定了陶瓷制品制造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污染源强核算的基本原则、内容、核算方法及要求等。

 

值得庆幸的是,在整体形势和政策的推动下,目前陶瓷行业的污染问题已有所改善。与景德镇一样享有“瓷都”美誉的广东潮州,在政府的支持下,废瓷回收问题在过去几年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在过去,潮州曾因废瓷堆遍布大街小巷,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一度被列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清单。自2017年大力整改以来,陶瓷废物回收处置能力已满足了全市需要。

 

许刚认为,“一种环保产业意识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行动意识,开始在一部分行业与企业主体中建立起来。一是因为整体资源形势的严峻,二是归功于政策的督促和制约。小部分企业主体尝试将废瓷粉碎,重新调配、烧制生产。即便加工成本远高于重新采购新材料,但这种意识践行的态度非常可贵。”

 

 

图片

 

 

但陶瓷废料依然还有许多困难亟待解决。比如,大多数城市针对回收废瓷的政策依然不够规范化,给再生陶瓷的制造增加了许多难度。郑祎表示,由于回收废瓷需要占有大面积的对方场地、生产空间和研发室等, 并投入大量财力和设备,成本很高,大部分陶瓷回收利用产品还只是运用在很小的领域,民众认知度及关注度不够。此外,再生陶瓷产品还面临着造价高、周期长,导致市场占有率低,民众接受度低。

 

当然,再生陶瓷废料并不是唯一的途径,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依靠技术的改进和产品的升级。“首先是在生产环节降低能耗与减少排放污染。其次是与材料相关的产品设计,通过对产品质量与耐久性,增强其“持续循环利用”的可能性,以高质量带动低淘汰率的实现。品质提升,推动需求减少与价值提高,从而使生产减负减排,同时兼顾经济效益。”许刚说道。

 

未来我国陶瓷市场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这意味着我们要加快环保行动的脚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广泛关注,再生陶瓷的普及将推动节能减排,达到保护环境和实现循环经济的目的。只有实现绿色转型,拥有悠久历史的陶瓷文化才能传承下去,千年窑火才能生生不息。